“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士要将对父亲对母亲的爱戴等同起来,即是将奉事父亲的那种爱取来奉事母亲,而爱戴父亲与爱戴母亲就相同。士还要将奉事父亲的那种敬重取来奉事君主,而敬重父亲与敬重君主相同。
现代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对母亲只是爱戴,而不提敬重呢?为什么对父亲又爱又敬呢?因为在当时的家里,父亲是最尊贵者,所谓“家无二尊”(《礼记·丧服四制》),所以对母亲只是“爱”,而不提“敬”;然而对父亲是又爱又敬了。
以孝奉事君主,那么就会忠诚;以敬重奉事长辈,那么就会顺从。忠诚与顺从不失去,用来奉事他的上级,这以后能保住他的利禄地位,而求守住他的祭祀。这大概就是士的行孝道。
士行孝道的主要内容:一是对母亲要爱,对父亲要又爱又敬。二是把家中的孝移用为对长辈的顺从;把家中的孝移用为对君主的尽忠。三是能够“保其禄位”、“守其祭祀”。
“士”,作为官员中的下层,孔子对他们指出的孝道,是由对父母的“爱敬”,转化为“忠顺”,即是对君主的“忠”,对长辈的“顺”。今天已经没有“士”、“君”这一套概念了,但是基层干部还是依然存在。如果这些广泛渗透在民众中的基层干部,在家都能做到对父母行孝道,出外都能尊重长辈与敬重上级,对人民的事业都能竭尽忠诚,那么他们一定会得到民众的欢迎与拥护,整个社会的风气也会因为他们的行为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