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名讳,同时在尊长面前,也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从而藐视长辈。
“称尊长,勿呼名”:我们在日常行为中,随时对尊长要有恭敬心。如果没有恭敬心,就会障碍智慧的生起。可现在的世间人都直呼名字,对老师不在乎,对父母也没大没小,这样非常不好。对老师就应尊敬地称呼“蔡老师”、“范老师”,否则,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你没有修养。
“对尊长,勿见能”:在长辈或上师面前,千万不可夸夸其谈、高谈阔论,大肆宣扬自己的功德。有些人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一半都是讲自己的经历,人家没问你的经历,就不必处处自我宣传 。
说到宣扬自己,春秋时期齐国有个相国晏婴,他的车夫就喜欢在大庭广众中招摇,驾车的时候傲气冲天、神气活现。他的妻子很懂礼,见此情景,对他说:“你看我们相国,有那么好的修养和学问,但始终谦恭有礼、毫不张扬。你不过是一个车夫,一点学问都没有,却天天趾高气扬、洋洋自得,你有什么好炫耀的?”他听后深感惭愧,自此以后,变得谦逊谨慎起来。晏婴对车夫的变化感到奇怪,追问之下,对他勇于改过的态度感到满意,后来推荐他做了大夫。
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若常常自我炫耀,尤其在老师、长辈或一些严厉对境面前,宣扬自己如何出色,是不符合道德修养的。因为这种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傲慢,而在世间,最不可接受的就是傲慢。对于傲慢,不仅佛教中有很多教言,《礼记》中也说:“敖不可长,欲不可从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傲慢的念头不可滋长,邪恶的欲望不能放纵,求善的志向不可自满,享乐的行为要适可而止。
所以,我们平时要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否则很容易自以为是。此外,对尊长说话也要用最恭敬的词。藏语中就有一些敬语,如吃、走、睡、行,都有专门的恭敬用语,用上这些就能体现出对别人的尊敬。在汉地,古人对长辈说话也多用“请”,但如今,只有在一些星级宾馆或大餐厅,才听得到“您请坐”、“您请吃”,在其他场合里,“请”字几乎销声匿迹了。“请”字用得越少,说明人的素质越差,对秉持传统礼节越不重视。汉人如果自己都不重视老祖宗的传统,而让这些礼节在社会人群中消失,这是非常悲哀的。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