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尊长前,声要低”:在师长面前说话,声音要小、音量要低,不可大肆喧哗。有些人讲话像高音喇叭一样,用藏地的比喻说,他声音比苍龙声(雷声)还大,在长辈前面,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且也会影响旁边的人。故在不同场合中,应该考虑声音的大小。
不但声量要适度,我们的语言也要适当。讲了说话的许多技巧,若不懂这些,就会在师长面前讲话杂乱无章。可见,有修养的人在德高望重的长辈面前不会胡来,他的行为很如法,语言也很悦耳。
其实,语言的运用非常关键,若能用得恰到好处,也会赢得他人的尊敬。比如许多人聚在一起时,原本互不相识、平起平坐,但如果有个人讲话很精彩,别人就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恭敬有加。真实合理的语言,会让他人的心有所触动、有所改变,因此,语言的表达很重要。
“低不闻,却非宜”:讲话的声音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小,若小到对方没法听清,这也不合理。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工具,假如所说的内容别人根本听不见,那又如何沟通呢?不管是男众、女众,平时讲话要清晰明了,该说的要表达清楚。当然,不该说的,也没必要夸夸其谈、喋喋不休。
可能是习惯或性格不同吧,有些人语言简洁、毫不啰唆,每句话都有甚深的道理;而有些人说了半天,让人不知所云,问他讲了什么,他自己也稀里糊涂,这种现象并不可取。无论讲经说法还是与人交流,说话都要言之有物、物有所指,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如果一肚子理论只吐出一两句,其他的全部憋在心里,会让听者觉得不满足;如果肚子里什么都没有,却一直口若悬河,“叭叭叭”说个不停,那也只是自得其乐,让嘴皮子运动运动而已。
我们说话之前,首先应该要观察,重大的问题一定要讲。但在师长面前必须有恭敬心,即使是符合事实的道理,也要理直气“缓”,以柔和的语气来表达。否则,有些人得理不饶人,在严厉的对境面前,也自认为了不起,一开口就像下命令,别人听起来也不舒服。所以,语言上的窍诀和分寸,大家要学会掌握!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