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从《礼记》看儒家的和谐生态思想(3)

2010-06-25 09:55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 作者:郭刚
(三)《礼记》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对于现代倡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既然人类视万物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以普
(三)《礼记》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对于现代倡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既然人类视万物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以普爱的观念对待万物,那么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就不是“涸泽而渔”式的破坏性掠夺,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因时、因势、因地,因人制宜,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合理而有效的管理和生产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同时保持动植物数量的平衡与协调。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越来越大,已经出现滥砍树木、滥用资源的现象,造成了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过多、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后果。所以,为避免这些现象的重复出现,甚至出现恶性循环现象,现代人在重视农业、工业生产和发展第三产业之时,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增强生态系统。
 
(四)通过历史反思,《礼记》所蕴涵的和谐生态思想对于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尽管说近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但同时出现了类似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负面效应。现代不少学者已意识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工具理性并不能代替价值理性。佘正荣先生就指出“人类必须放弃技术乐观主义的幻想,人类作为技术的主人,有责任指导和调整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利用现代技术干预自然体系时,要经常行使最大的限度感和责任感,要充分估计自己的行动可能给外部世界带来了的各种后果,以及自己适应这些后果的能力。”于是,在提倡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时,同时也要看到人类与地球的未来不能完全地、单项性地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因为科技不能代替一切。当今,单纯地、一掷孤行地追求科技效益和自身的利益,已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了相反地,生态价值观所倡导的人们由对自然的控制转向从整体、和谐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将科学技术视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而不是作为征服自然的工具,让科学技术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深人人心。所以,从目前乃至未来而言,只有有效地处理好科学发展和人文关怀的内在联系,才能体现出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五)《礼记》所倡导的和谐生态思想的见解和做法,对于现代人们调整心态和树立整体和谐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礼记》所追求的由人的内在德性向天地生命本体的感通,折射出中国传统思想是追求天人和谐,追求人的生命价值与天地运动的一体性的,这是一种崇高的人类智慧。应该说,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更加重视宇宙的整体和谐性。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宇宙的整体和谐性呢?其外在的历时实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人类社会共同体从属于宇宙的共同体,人类顺应自然,按照天地运行的法则行事,天地万物一体协调一种是人类遵循天地规律(“循道而行”),积极发挥人类的主动性,通过不断认知和协调社会与自然界的内在机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不过,二者在本质上是共同的,那就是社会系统应该符合宇宙系统,社会秩序应与自然秩序相一致而存在,进而形成整体的和谐生态系统。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