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足智多谋在此时成为了张良的羁绊,病中他也不得安心,因为刘邦生出了换太子的念头,他想立宠妃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废掉现在的太子刘盈。当今太子的生母是吕雉,刘邦的结发夫妻,她不由为儿子、为自己担心起来。这个时候,有人向她推荐了张良。大汉王朝都能规划出来,保住一个太子,在张良应该是区区小事。
在中国古代,国本一度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即立太子。以一时的喜好而更易太子,张良觉得自己不能坐视不管。他向吕雉推荐了四个人,只要太子以诚心请到这四个人,太子之位当保无虞。
张良推荐的四人被称为“商山四皓”,他们因为隐居于长安附近的商山而得名,是秦末著名的学者。刘邦也曾经想请这四位学者出山,但是商山四皓担心在“粗俗”的刘邦手下难免受辱,拒不出山。而太子刘盈恭敬谦卑,成功请出商山四皓。四人出山之时,据说全都年过八十。
由于整日陪伴太子,刘邦终于有一天发现了商山四皓。当得知他们的身份,更是惊讶不已,连叹天意。
国本得定,张良终于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件大事,潜心修行,直至公元前186年去世。
位于张家界的张良墓
张良究竟葬在何处,史家和民间的说法各不一致。史家认为,张良墓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兰考县城西南六公里的三义寨乡曹辛庄车站南侧,紧靠陇海铁路确有一座张良墓,墓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周围古柏环绕,郁郁葱葱,似有一定来历。又据传说,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张良便托病隐居于东昏县(今河南兰考)西南的白云山,死后就葬于该地。后世的戏曲、小说也有相似描写,说张良纳还冠盖,辞朝学道,刘邦追至白云山,张良幻化而去,从此不知下落。可见这种看法是有所依据的。
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张良墓地在今徐州沛县。据唐代《括地志》记载:“汉张良墓在徐州沛县东六十五里,与留城相近也。”又载:“故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五里,今城内有张良庙也。”当初刘邦封侯的时候,曾许诺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但张良以在留城与刘邦首次相见为理由,要求封给他留。既然封地在留,死后葬于留城附近,应属合情合理的事情。这一看法以唐代文献为依据,且与史实较接近,也有一定说服力。
(责任编辑:沧海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