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奋威扫宇内
在拔除吕不韦和嫪毐这两颗毒瘤之后,秦王嬴政开始亲政。经过周密部署,一场轰轰烈烈的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开始了。这场战争以公元前236年秦军伐赵拉开序幕,前后持续15年。期间,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王贲父子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王贲攻克而亡。
秦统一六国形势图
秦赵之间的战争往往总是耐人寻味。赵国本不是一个缺乏将才的国家,前番长平之战,廉颇率领赵军原本据守得好好的,范雎的一个反间计,就让赵王慌忙以赵括取而代之。结果招致40万赵军被活埋的惨剧。此次王翦被秦王拜为大将,引兵进攻赵国,一幕颇相类似的戏剧再度上演。起初,赵国派大将李牧迎战,双方互有胜负,陷入僵局,相持达一年之久。这时,老辣的王翦用起了反间计,他通过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让郭开向赵王进言,说李牧与秦军私下有来往,欲背叛赵国。赵王闻言,撤换李牧,以赵葱代之(又是一个赵姓人!)。这个赵葱且不管前线军事,而是先将李牧逮住捕杀。李牧一死,赵国军心不稳。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尽收其地。赵公子嘉逃到北面的代,自称代王,建立流亡政府,但实际上赵国已经灭亡了。
接下来的矛头是指向北面的燕国了。燕王喜的太子丹曾在秦国为人质,对赢政有切齿之恨。公元前227年,在“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背景下,他导演了荆轲刺秦王的悲壮一幕,结果只落得个“图穷匕首见”。秦王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今河北易县境内)大败燕军。次年10月,王翦攻陷燕国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今辽宁辽阳市),在平壤,他们如同代王嘉一样地也建立起一个苟延残喘的流亡政府。
推算起来,王翦是以年近八旬的高龄连克赵、燕两国的。事毕后,王翦上表告老还乡。秦王以其劳苦功高,予以允准。现在该轮到王翦的儿子王贲出场了。在韩、赵、燕三国偃旗息鼓之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为秦有,剩下地处中原的魏国孤立无援。公元前225年,秦以王贲为将,率军伐魏。魏王假在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的内外城挖下深沟,层层守备;又派人使齐,试图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齐国出兵救援,但齐国置之不理。王贲军很快围住大梁,因城高沟深,急切难下。关键时刻,王贲想到了一个“水”字。他引黄河之水灌城,终破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魏王室本是姬姓之王的一支毕公高的后代,作为姬姓之王的另一支太子晋的后代,王贲无意中催生了毕公高支的姬姓之王。此王催生彼王,魏信陵君无忌的后代在亡国的落寞中改以王姓。
秦国的扫荡计划一环紧扣一环,接下来是解决貌似强大的楚国了。嬴政觉得,与楚国交战,还需借用老将王翦的力量。他把王翦从老家招来,问他攻楚需要多少人马。王翦回答,非60万不可。嬴政又问青年将军李信,李信回答,20万足矣。秦王心里认为,可能王翦年老怯战,便任命李信为大将,起兵伐楚。公元前225年,李信率领秦军杀奔楚国腹地。当时,楚王负刍当政,他拜项燕为将。项燕设下七道埋伏,与李信遭遇,李信大败,秦军逃了三天三夜,都未能逃出楚军的包围。
李信之败,让嬴政明白了王翦的重要。他亲自骑马赶往频阳,向王翦赔礼,并请他重新出山。推脱不过,王翦仍坚持要60万人马才肯带兵。嬴政答应下来,并以自己的车马,把王翦迎回咸阳,拜为大将。公元前 224年,王翦出兵,秦王亲自送他到灞上,为他摆酒壮行。
王翦率60万大军出发,此番他的对手仍然是项燕。上了战场后,一种让人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王翦命令军队构筑起坚固营垒,只守不攻。楚军每每挑战,他始终不应战。不仅如此,他还与士兵饮酒作乐,戏耍沐浴,一起玩跳远、丢石子的游戏。如此这般,居然持续时间长达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不仅项燕琢磨不透,就连秦王嬴政也按耐不住,屡屡派人催战,但王翦依然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