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赵国名将李牧:匈奴克星,步兵克骑兵作战的先驱(一)(2)

2009-07-13 15:4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技安
战略上,李牧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雁门关远离赵国,生活条件艰苦,镇守边关的将士们思念家乡,希望尽快歼灭匈奴尽早回家。李牧针对将士求战心

战略上,李牧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雁门关远离赵国,生活条件艰苦,镇守边关的将士们思念家乡,希望尽快歼灭匈奴尽早回家。李牧针对将士求战心切的状况,要求将士们以边关为家。他鼓励将士们在练兵习武的同时,学习骑马射箭,放牛圈羊。这一方面让将士们熟悉了匈奴人的作战方法,另一方面,战士们圈养的牛马又可以作为改善军队生活的来源。丰富的军营生活和不断改善的生活条件,不仅安定了戍边将士的思想,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敌人的作战优势。从而为战场上与敌人遭遇时的心理优势打下基础。

战术上,李牧最大限度地麻痹敌人。面对一只迅速成长起来的军队,雁门军民斗志昂扬,时刻准备投入战斗,教训前来袭扰的匈奴。为最大限度的积蓄力量,李牧和将士约法三章:“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史记·李牧列传》)。那意思是,如果遇到匈奴人前来抢掠,大家一律回营守寨,没有命令,谁也不许迎战。否则,即使胜了也要处以斩刑。

在李牧的精心打造下,驻守雁门的赵国军队日渐强大,一只虎狼之师正蓄势待发。在积极备战的同时,李牧挑选了一批精兵强将,深入匈奴敌后刺探敌情,匈奴军队的风吹草动几乎都在李牧的掌握之中。

然而,李牧韬光养晦的战略布局却未能赵惠文王的理解。作为赵国历史上最有野心的君主,赵惠文王的任上杀伐不断,赵国也因此迅速崛起,实力居六国之首,即使对抗强秦也毫不示弱。在赵惠文王看来,作为镇守边关的大将,李牧的“养兵千日”其实是一种怯战、怕战的心态作祟。他因此要求李牧寻找战机,向匈奴展示赵国的军事实力。但是李牧认为与匈奴作战的时机并不成熟,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了赵惠王文的要求。李牧宁可忤逆君主也不肯与匈奴作战的消息传出,匈奴人兴高采烈,以赵军怯战为由,在边防庆祝。而赵国朝廷的主战派则因此要求解除李牧的军职。

马踏匈奴石像,位于陕西省兴平市霍去病墓前。

西汉时期,中国出了两位赫赫有名的抗击匈奴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然而,早在匈奴刚刚崛起的时候,李牧就已经给了匈奴严重的打击,使匈奴十余年不敢靠近边境。

关于接替李牧的那位将领,史书中没有记录他的名字。但是这位李牧的继任者显然深谙李牧被撤下的原因,因此,对于匈奴的叫阵,他每战必出。但是事与愿违,这位求战心切的将军不仅没有将来势汹汹的匈奴拒之于国门之外,反而给广大的北部边境引来匈奴的重兵围攻,原本相对平静的雁门地区,此刻再也无法置身事外。另一方面,战场上的胜利使匈奴军队获得了新的勇气,他们厉兵秣马,在赵国边境陈兵数万,大有随时南下入侵赵国的意图。

正所谓“国难思忠臣”,日益加重的边境危机唤起了赵惠文王对李牧的敬重,他主动恢复了李牧的职务,希望他二次出征,但是李牧却称病拒绝了赵王的请求。大敌当前,以杀伐不断而著称的赵惠王文主动放下身段,亲自登门请李牧重出江湖。李牧虽然答应赵惠文王重回边关,却不忘为自己请得尚方宝剑,他对赵惠文王说“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史记·李牧列传》),赵王答应了李牧的条件。在得到充分的自主权后,李牧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雁门关。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