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公元前258年),秦国郿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眉县附近),战国四名将之一。他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也是秦国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之一。他一生纵横沙场三十余年,未尝一败,杀敌数百万,拔城七十余座。然由于他杀虐过重,且功高震主,最终梦断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一代战神就此黯然落幕。
白起英姿飒爽图。
白起,一位“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的杰出军事将领。司马迁在叙述白起之战功时,用得最多的便是流水账式的战果陈述。如“斩首二十四万…拔五城…取城小大六十一…斩首十三万…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或许,司马迁认为,只有那一串串冰冷且直观的数字,才是对白起无以伦比的军事才华以及不世战功最完美的诠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其大势非人力所能左右。但历史上总有一些才华绝伦之人,他们身拥天妒之才,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加速抑或是延缓历史的进程。无疑,白起便是这样一个天才人物。正是他的不世战功为秦国在战国晚期的兼并战争中树立了绝对的军事优势,加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在他死后仅仅三十七年,秦国便最终问鼎天下。白起之功,可见一斑。
为战而生
关于白起的出身,至今还是一个谜团。他的前半生近乎为历史所遗忘,史料方面可谓一片空白。源于此,我们很难对他的家世、生长环境有着较为直观的认知,更无法从中一窥他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代战神,他的人生轨迹理应是众多崇拜者、观察家深入挖掘的热点。然而事实上,他最具关键意义的起步阶段却为世人所忽略。或许,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就是世人对白起出身的“选择性”遗忘。考虑到白起所选择的人生道路,联系到在他之前白姓族人在战国政治舞台上的沉寂。可以想见,白起的出身恐怕并不高贵,也许只是一介平民,也许更只是一介奴仆。也许,很多人无法接受自己心中的“神”有着这样的人生污点,索性便对他的人生进行了“漂白”处理。
当然,无论是他出身高贵也好,卑贱也罢。在当时的秦国,出身已不能完全主宰个人的命运。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商鞅主导下的军功授爵制的便已在整个秦国推行开来。以军功获爵,业已成为下层民众改变自身命运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