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绝唱
三伐荆楚之后,白起之声名已经威震六国。此后他在对阵赵魏联军、韩国的华阳、陉城之战中获得的胜局,在众人看来也只是例行公事而已。他需要用一场旷世绝伦的胜利来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此时的他,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敌人、一场规模前所未有的战争、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而长平之战似乎就是上天赐予白起这个宠儿的最后舞台。
战争双方秦、赵堪称战国七雄中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两大军事强国。秦国自不用说,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之国力与日俱增。且历经数代明主贤臣的苦心经营,在加上诸如白起这样杰出的军事将领开疆拓土,崛起于西陲的秦国早已有问鼎天下之势。赵国,自“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便异军突起,在廉颇、李牧的指挥下,其军事实力更是远远凌驾于韩魏之上。在长平之战前,秦赵双方虽数次交手,但多是试探性的,未有任何大规模的决战。然而伴随着韩、魏、楚诸国先后被秦国蹂躏之后,赵国成为了矗立在秦国眼前的最后一个碉堡。秦赵决战一触即发。
自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赵国无论是在国力还是在军事实力方面均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可笑的是,这位赵国勃兴的最大功臣却被自己的国民所抛弃,最终困死于沙丘宫。
而压弯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便是上党郡的归属之争。公元前262年,白起率军一举攻下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就此切断了韩国与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市)之间的联系,上党从此成为一座孤城。为求自保,上党郡守卫冯亭与百姓商量道:“与其投降秦,不如归附赵国。赵国得地之后,秦国必定一怒而出兵攻赵。这样,赵国才会与韩国同盟,赵韩一同出兵,肯定可以抵御秦军。”于是, 冯亭便派人向赵孝成王献上归附文书及地图。
面对这个烫手山芋,赵国上下争论不休,平阳君赵豹认为冯亭不安好心,明明就是想嫁祸赵国,因此主张拒绝接收。而他的兄弟平原君赵胜则发言,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到一个郡的土地,为什么不要。赵孝成等的就是这句话,平原君一放完话,他自然举双手赞成。要说为何这位赵君如此倾向接收上党,倒不是因为他有多贪婪,而是源于他的美梦。就在前数日,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乘龙飞翔而后落在金山、玉山旁,于是他便认为这是上天掉馅饼前的预兆。天命所归、天意如此,又岂能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