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全解析之一:概述(二)(2)

2009-07-17 14:4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4 .战争与主观指导 《孙子兵法》明确指出,“因利而制权……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为“兵无常势”,指挥者必须

4.战争与主观指导

《孙子兵法》明确指出,“因利而制权……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为“兵无常势”,指挥者必须不断根据敌情、我情的变化修正主观指导,采取克敌制胜的有效手段。《草庐经略》中则说得更明确,“夫敌情叵测,常胜之家必先翻敌之情也。其动其静,其强其弱,其治其乱,其严其懈,虚虚实实,进进退退,变态万状,烛照数计,或谋虑潜藏而直钩其隐状,或事机未发而预揣其必然。盖两军对垒,胜负攸悬,一或不审,所失匪细。必观其将帅察其才,因其形而用其权;凡军心之趋向,理势之安危,战守之机宜,事局之究竟,算无遗漏,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掌握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指导作用,就能赢得胜利。

5.将帅修养

古代军事家特别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为此,从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将帅修养的标准。《孙子兵法》强调“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吴子》兵法中则提出,“总文武者,军之将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日果,四日戒,五日约”。怎样考核将帅呢?《武经总要·选将》提出“九验”:“远使之以观其忠,近使之以观其恭,繁使之以观其能,卒然问焉以观其智,急与之以观其信,委之以货财以观其仁,告之以危以观其节,醉之以酒以观其态,杂之以处以观其色。”

6.治军

一是法规法令的建设与实施。《尉缭子》中设有《重刑令》、《伍制令》、《勒卒令》、《经卒令》和《兵令》等等,就是为了“明刑罚,正功赏”,“鼓之.前如雷霆,动如风雨,莫敢当其前,莫敢蹑其后”。使军队“方亦胜,圆亦胜,错邪亦胜,临险亦胜”。二是教练。《吴子》中指出,“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兵略丛言提纲)中指出,“不教则不明,不练则不习”。在训练方法上主张“教得其道”,“练心”、“练胆”、“练艺”。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