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战略战术
古代兵书中关于战争谋略与战术的论述,有许多是很有见地的。如:‘“上兵伐谋”,“以全争于天下”的全胜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论;“度势”、“料势”、“为势”的“胜可为”论;“先人有夺人之心”的“兵贵先”的先发制胜论;“后人发,先人至”的后发制胜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掌握战争主动权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正胜穷也”,“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的奇正相变论;“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的“以众击寡”论;“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的“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四治论等等。
8.战争保障
物质储备和后方补给。《孙子·军争》指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积委则亡”。《六韬·军略》则说,“三军用备,主将何忧”。因此,古代军事思想家提出,“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地形。《孙子·地形》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武经总要·九地》提出“夫顿兵之道有地利焉。我先据胜地,则敌不能以胜我;敌先居胜地,则我不能以制敌”。
用间。《孙子·用间》提出:“三军之事,莫亲于间”。“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又说,“无所不用间也”。《行军须知·用间》则说:“间谍之法,于兵家尤为切要也”。
此外还有阵法、行军、安营、警戒等方面的论述。
(责任编辑:一花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