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惶惑之际,后院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不一会,侍女跑出来大声报喜:“恭喜太爷、恭喜老爷,夫人生了位公子,母子平安!”不一会,接生婆兴冲冲地抱出一位男婴连声道贺,子鹏连忙抱过婴孩,走到父亲面前。袁西堂听说添了一男孙,不禁哈哈大笑,连说:“添丁发财!”袁西堂长期经商,颇通文墨,他踱着方步,捋着山羊胡,沉吟半晌,抬头望了望日影,道:“古人云:午时生子中状元。此孙儿眉清目秀,当有吉名以应古语。”袁子鹏喜形于色,连连点头。袁西堂接着说:“午时宜火,阳光灿烂,按族宗‘崇’字辈排行,就叫崇灿吧。”这位新生婴儿便叫袁崇灿。此时正是万历十二年四月廿八日(公元1584年6月6日)中午。
但是,床上的何氏仍然呻吟不停,胎盘一直未见落下,接生婆也有些慌了,不知如何是好。马上请来郎中,郎中观颜打脉,脸露喜色,对袁子鹏说:“是双胞胎呢!”一直等到戌时,又一男孩呱呱落地。此时,新居落成又添男丁,满屋早已张灯结彩,一片光明。袁西堂喜不自禁,男孩抱出,他乐呵呵地说:“好啊,我袁西堂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福气,一下子就有两个孙子。长孙叫崇灿,此孙也应以‘火’旁命名。焕,明亮显赫、光彩辉煌也,就叫崇焕吧!”他又马上对伙计余诚吩咐道:“你准备好三牲祭品,明天带佘信随子鹏回东莞老家祭谢祖宗,告晓族宗连添双丁之喜。”余诚,广东顺德县马江人,流落江湖无依无靠,得袁西堂收留为仆帮助打理生意,生子佘信,比袁子鹏小十几岁,二人情同手足。袁西堂为何要遣子回东莞祭祖呢?
这还得从袁西堂、袁子鹏父子卜居白马莲塘说起。袁西堂祖籍广东东莞县水南乡碣石村,袁氏在东莞颇为出名,家族颇为兴盛,至仕、经商、武举者,历历有人,族人也常以地灵人杰为自豪。袁西堂十五六岁就跟随父亲袁世祥经商历练,行船跑埠往来于西江上下。从柳州、浔州(今桂平)、平南等地贩运木材返广东东莞等地经销。袁西堂为人慷慨大方,交游广泛,觉得东莞虽袁族枝繁叶茂,但人浓地窄难以伸展,早有迁居粤西发展之意。他长年经商,穿州过府,对西江上下各处山川名胜多有留意。
却说白马,地扼西江上下之咽喉,自古为英雄用武之地。此地以浔江(梧州至桂平段)分隔为南、北两白马,南白马属梧州府藤县辖地,北白马属浔州府平南县辖地。古时岭南地称两粤,广东称粤东,广西称粤西,梧州藤县处于两粤之中,故亦称“粤中”。秦始皇初年,派大将赵佗平定岭南地,兵至此地,喜得白马,即在南岸设白马驿。汉代南方河运发达,贸易繁荣,因南岸地形狭窄,不适合集市发展而迁驿于较开阔的北岸,仍称白马驿。唐代名将、卫国公李靖率师慰抚岭南诸郡,曾在自马驿驻军,并留题有“南白马,北白马,白马双英甲天下,状元下马,元帅上马”偈语。宋代名将、枢密使狄青南来广西征讨侬智高反叛,明代当朝名将、两广总督韩雍征剿大藤峡(时为浔州府辖下武靖州地)侯大苟瑶民起义,也都在白马驿安营扎寨,督造战船,整饬粮备,挥师西进。瓦氏夫人(田州土司岑猛之妻)率狼兵赴浙江抗倭,也在此驻留。此地民风强悍,尚武之风甚炽,侬智高率军东下进攻广州,及后来洪秀全水师北上经过白马驿,均不敢逗留。故历来有“白马有英雄气”之说,后人莫乃群有诗赞曰:“河山赖有英雄气,长使风光物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