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抗金大将袁崇焕:河山赖有英雄气 长使风光物色新(六)(2)

2009-07-29 12:0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至于“通敌叛国”、“引寇入关”一说,纯属子虚乌有。事实上,袁崇焕对后金绕过宁(远)、锦(州),另觅道路,威胁北京的可能性早有警觉。他在崇祯二

至于“通敌叛国”、“引寇入关”一说,纯属子虚乌有。事实上,袁崇焕对后金绕过宁(远)、锦(州),另觅道路,威胁北京的可能性早有警觉。他在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春就指出,“蓟门单弱,敌所窃窥。臣身在辽,辽无足虑,严饬蓟督,峻防固御,为今日急著”。但是,袁崇焕一疏再疏,终未引起崇祯帝的重视。九月八日,“又报奴已渡河”,袁崇焕“即发参将谢尚政等备蓟,及至彼,蓟抚以奴信未确,仍勒之归”。袁崇焕的援军刚刚被遣还,后金的攻势开始了。十月,后金兵分三路,一入大安口,一入龙井关,一入洪山口。十一月,兵抵遵化。面对京师危机,袁崇焕“心焚胆裂,愤不顾死”,先命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部入援,赵在遵化城下中矢阵亡,遵化失陷。接着后金兵越过蓟州,西徇三河、顺义,直逼通州。袁崇焕急驰入援,沿途分兵防守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蓟州等处,并于后金兵之前赶到通州。袁崇焕突然出现在通州,后金军完全没有料到,惊吓溃败,以为退路已断绝,于是西犯京师,实际上是为了自保而被逼施展的“围魏救赵”。袁崇焕不顾士马疲劳,间道飞抵京师,在广渠门外与后金军进行了一场激战。袁崇焕躬环甲胄,自辰时至申时10个小时,转战十余里,冲突十余合,终于打退了后金兵。皇太极下令退出北京城,保卫北京之战胜利。

十二月初一,正当袁崇焕准备乘胜进军之际,崇祯在平台召见袁崇焕,并以“招兵胁和,将为城下之盟”的罪状,将其下锦衣卫狱。这件事与皇太极设下“反间计”的圈套有关。据蒋良骐《东华录》卷二记载:“先是,获明太监二人监守之。至是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遵上密计,坐近二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计也。顷上车骑向敌,有二人来见,语良久去,意袁巡抚有密约,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仰卧窃听。庚戌,纵之归。后闻明王用杨监言,执崇焕入城磔之。”实际上,在此之前阉党就已制造袁崇焕通敌的舆论。兵科给事中钱家修在《白冤疏》中说:“江西道御史曹永祚捉获奸细刘文瑞等七人,面语口称:‘焕附书与尹通敌。’原抱奇、姚宗文即宣于朝,谓焕构通为祸,志在不小。次日,皇上命诸大臣会鞫明白……不谓就日辰刻文端七人走矣。”

这显然是阉党一大阴谋。姚宗文原为浙党,天启时依附阉党,曾诽谤辽东经略熊廷弼,使之去职,致使辽、沈失守,现在他又重操故伎,陷害袁崇焕。中国历史上施用反间计及诬陷忠良通敌者不乏先例,但中不中计,确可判断国君的贤愚。崇祯中计,说明这个刚愎自用的君主用人多疑,正如《明史述评》所说,“无知人之识”。查查袁崇焕投身辽战几年的光荣历史,看看眼下千里赴难出生入死的表现,戳穿“反间计”是不难做到的,但此时只信内廷(太监)不信外臣的崇祯,对阉党“借刀杀人”的大阴谋毫无觉察,甚至成了阴谋家的杀人工具。崇祯虽然自己认定“朕非亡国之君,臣皆误国之臣”,实际上他在位17年,换了50个大学士、14个兵部尚书,除袁崇焕外还杀死和逼死督师与总督10人、巡抚11人,自毁长城,令忠臣心冷。嗜杀成性的崇祯帝,处袁崇焕以磔刑也就不足为怪了。就连深受崇祯帝倚重的祖大寿,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四月,镇守大凌河,也由于粮尽援绝投降了清朝。

(责任编辑:绵蛮)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