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点燃葬送明朝的导火索:一只鸡引发的兵变(一)(2)

2009-07-29 16:0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朝廷重新任命了熊廷弼为经略,熊廷弼抛出了一个“三方节制”的战略,以辽东兵马主力在广宁牵制后金的主力,以天津、登州莱州的海军在辽南抢滩登陆

朝廷重新任命了熊廷弼为经略,熊廷弼抛出了一个“三方节制”的战略,以辽东兵马主力在广宁牵制后金的主力,以天津、登州莱州的海军在辽南抢滩登陆,并沿鸭绿江入海口深入辽东袭扰,朝鲜为策应,让后金军队疲于奔命,同时和它相持,从军事经济两个方面拖垮后金,但是,一方面辽东巡抚王化贞与其不和,另一方面朝廷希望他能拿出一个快速解决辽东问题的办法,明朝也拖不下去了,战略目的终未能实现,王化贞仓皇出击,遭到大败广宁又陷落,熊廷弼因此也获罪被斩,人头被传九边示众。接任者是明朝当时最出色的军事理论家孙承宗,孙承宗以一筑城、二驻防、三屯田的计略,使关外防务大为起色,史称:“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也。”天启五年,宁锦防线正式形成,此后明朝正是倚靠这条防线展开了帝国防御战,与满清进行着旷日持久的对抗。可好景不长,生性耿直的孙承宗不愿与阉党魏忠贤同流合污,终被罢免,由无能之辈高第接替经略,就在明朝的边事愈加混乱之时,辽东战局却又出现了几处亮点……

3、都是掘墓人——袁崇焕留下的祸根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率十三万后金军进攻明朝,高第下令放弃山海关以东的所有城池,退守山海关,孙承宗曾经最得力助手、宁前道袁崇焕凭借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坚固城防,利用天启初年朝廷从澳门葡萄牙人手中购买的11门先进的火炮,以一万兵力打退了后金的疯狂进攻,不仅打破了明军屡战屡败的梦魇和后金不可战胜的神话,并使努尔哈赤负伤,后来努尔哈赤之死于这次兵败负伤有很大关系,更重要的是明朝发现了克敌制胜的正确方法---凭坚城用利炮。

坚城---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城墙,而是既坚固又可发挥火炮最大效能的铳城,它的炮台可以有效的保护火炮,反过来火炮的作用又能保护城墙,即所谓的“以台护炮,以炮护城,以城护民”。利炮----这次战役中使用的大炮其实只是葡萄牙人从打沉的英国战船上缴获的战利品,但这种被中国人称为红夷大炮的新式火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毫米~130毫米,重量在2吨以上。与此相比,明朝的火铳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红夷大炮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杀伤力增强,不易炸膛。最突出的优点是射程,一般三千斤的红夷大炮可以轻松打到七八里外,史籍记载最远可达十里。中国火炮的炮身上下一样粗,当时最先进的火炮只能打到3里。而且此炮威力巨大“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正是手中拥有如此的“神兵利器”,才能坚定袁崇焕守城必胜决心。

但是武器都是人运用的,武器操作人的水平是极为关键的,而操作火炮的竟然都是一批师从葡萄牙的明朝军官,他们曾经在京城和登州跟随葡萄牙军人、传教士系统学习了操炮技术,中国传统的操炮术,毫无技术含量,全凭着炮手个人的感觉和经验,而西方在文艺复兴中发展起来的现代数学、几何学、物理学,运用于军事上,形成了一门新的军事科学---弹道学,进而演变成了火炮的瞄准技术,炮手开炮前,运用千里镜(望远镜)、矩度和铳规,可对射击目标进行精确的距离测量和角度定位,迅速实测敌人阵地的远近高低,可以打得准,且打得狠。

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的运用,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功不可没,海纳认为,徐光启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无论从对西学的研究、传播,还是对西方的认识、态度,他远比后世的林则徐要高明的许多。他坚持不懈向皇帝进谏、乃至自费购买火器捐赠前线部队,并以天主教徒的身份恳求邀请西方的技术军人来华传授火炮技术,使得明朝辽东前线的武器装备、军队的素质开始发生变化,而在辽东前线,他的门生孙元化就是他的代言人,帮助前线指挥官切实贯彻、实践他以火器取胜的战略思想。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