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破解《三国演义》中“四刘”与四谋士的关系(一)

2009-07-29 16:3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汪宏华
刘备究竟是要守天下还是夺天下?

《三国演义》的文学结构和人物关系十分复杂是举世公认的,但笔者在作了拉网式的研读与搜索之后,发现它杂而不乱,浑然一体,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不能诠释的字句,任何一处不可化解的矛盾。如此说来,就算它是一个游戏、迷宫、猜想,也是很值得玩味的。这里再次提醒大家,看《三国演义》时请暂时抛开毛宗岗父子和《三国志》,就像看八十回的《红楼梦》时忘掉“脂砚斋”和清宫秘史一样,两部小说都已构成文学自足。殊不知在文学和历史之间,隔着严整的哲学篱笆;在真文人和假文人之间,隔着高深的天才思维。事实上,也只有用文学以及它所包涵的哲学眼光去阅读(史料略作补充),才能带给人纯粹的快乐,不再有迷惘,不再有牢骚和争执,人情世事尽皆于无声中融润、合一。这大概也是所有作家都希望与读者形成的感应吧。那么我们就给罗贯中一次机会,去沐浴600年前中国文学的春风?

一、刘备为什么要先玩“桃园三结义”

刘备究竟是要守天下还是夺天下?这是《三国演义》没有正面回答的第一个问题。诸葛亮是要帮助刘备还是利用刘备?这是《三国演义》留下的更大疑问。然而,我们每一个读者都必须弄清它,否则就没有进益。中国古代文学之所以需要评论,就是因为其间大都使用了“回护”、“隐秀”之法,有政治避险的因素,也有艺术上的追求,这里暂时不管它。笔者认为揭去回护,上述问题都有答案且只有一个答案:刘备是为了失而复得天下,谋求汉家继刘邦、刘秀之后的第三次反转和连任,换瓤不换皮。诸葛亮则是要借刘备之力起家、建基,然后谋求王道、政体和哲学的全面更新,皮瓤皆换。他们仅有变革程度的不同,都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力量。假如我们不认可这一事实,《三国演义》就真是一部不值得研究的“笑谈”了,社会也就永远停滞不前了。“篡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洪水猛兽,但对于民族这一生命体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阴阳顺逆,即新陈代谢。只分合理不合理。貌似“反曹拥刘”的老儒罗贯中实际非常非常新锐。

先来看看刘备为什么要桃园三结义?

按照封建社会的潜规则,判断汉室到底具不具备改朝换代的合理性,关键要看刘家到底还有没有能人和王者。如果有,那么不管他在哪里,干何种营生,都应当拉出来溜一溜。经过一番大浪淘沙,终于冒出了一个很牛的人——刘备。他不但长有一副帝王相,而且心理素质极佳,可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让人难摸深浅。不过我们只要把握一点——看行为,不看言语——就不难窥破。就像判断股票走势一样,重点关注成交量的变化,不看价格起落。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