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首先自省出刘家衰败的内在原因是只剩下“仁”了,而且都是怕阉人、怕老婆、怕舅子的虚仁。但无论是守天下还是打天下都不能缺少实仁、实义和实勇三大件,当初刘邦、刘秀就是三者兼顾。刘备自信自己从中山靖王那里承袭的“仁”还是蛮货真价实的,只缺乏“义”和“勇”,所以他就拉了关羽和张飞结拜异姓兄弟,强强联合,还组建了一支游离于官方和民间之外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其实严格说,该组织并不合法:第一,刘备虽姓刘,且自诩皇室宗亲,但没有被确认,实为一介农民,所以没有守在招兵榜前半路截获政府资源,私自组建“义军”的权力。第二,如果真是皇亲,那就不允许与异姓结拜兄弟,会破坏皇家姓氏的纯正。第三,他们兄弟虽然帮助过“义军”镇压农民起义,但关羽也有过“造反”前科,张飞鞭笞过督邮,又都属于贼军、草寇行为。
不过乱世就是乱世,政府的合法性都遭到颠覆,哪还有人追究似是而非的擦边球呢?这便是刘备的第一高:有眼光,有胆识,民主开放,因时而动。但尽管他大造声势搞结义,还是只在民间有些影响,上流社会没人理睬,比如袁绍等诸侯就都不认识他。他便来了个第二高:主动求发展。与伯乐识千里马相反,他是千里马找伯乐,很快便瞅准了一个可能赏识“三驾马车”的人——曹操。曹操作为最具夺天下志向和才华的人,当然对仁、义、勇的真功夫求之不得。他正好与刘家人相反,重实不重名。于是刘备就若即若离总在曹操跟前晃悠、露才。
作为曹操来说,主观上本只想利用他们为自己效劳,无意中却帮刘备炒作了一把,声名鹊起。例如,他先是给刘备机会,让汉献帝拿着家谱证实了其皇叔身份,后又给了关羽机会,让他诛斩颜良、文丑,还放他千里走单骑寻哥。其间关羽是既表现了自己的义和勇,也反衬了刘备的仁义。古城斩蔡阳还折射了张飞之仁义。
二、刘备在曹操和刘表之间玩资产置换
总有人问,刘备初期四处打游击,究竟是要干什么?真像他自己说的原地踏步、毫无作为吗?非也!他是一天天向着目标迈进。
这又是他的第三高:先从曹操这里赚到无形资产,再到刘表那里换取有形资产。他之所以不先投靠刘表就是因为看透了“表”哥重名份,重表象的本质。譬如当初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保刘协时,刘表就袖手旁观(惟有想从孙坚手中抢夺玉玺时表现积极)。祢衡这样的高人也被他借刀所杀。刘表是只要还稍有保家之力就不容别人插足,热炕上只睡老婆和舅子。
所以,刘备是一点功夫也没有耽误,工作效率极高。他在流浪时既为自己养肥了一个汉贼靶子、新一代的王莽,积累了刘表看重的仁、义、勇名声,还等到了刘表急需要人保卫荆州的时机。此刻再去投亲当然是一蹴而就了。而在刘表看来,这位连皇上都拜倒的皇叔,连异姓老弟都千里追寻的仁兄,连曹操都惧怕三分的刘家骄子,我是该待其为上宾了。
尽管刘备后来又被蔡瑁扫地出门,但他从刘表那里得到的遗产——新野和刘琦(他管辖江夏)还是帮了他的大忙。别小看了这两处,那是整个徐州、豫州都比不上的战略要地,也是从曹操那里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的实惠。刘备很清楚,曹操能给他名、给他钱,给他五万兵马,但不会给他地盘,即使徐州和豫州也不愿意。为了不让曹操疑心,刘备便一次又一次主动放弃了根据地,四处奔波。惟在得到刘表的新野、江夏之后,就不撒手了。江夏也成了赤壁大战撼倒曹操的支点。之后,刘备再以荆州为支点去与刘璋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