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淝水之战:分久必合 大分裂时代的南北大对决(二)(4)

2009-08-05 10:0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听涛楚隐
只可惜,他叱咤半生、纵横万里的英雄梦,却最终破碎在一条叫作淝水的小河边。 长江以南,东晋朝野上下,分明感受到了北方雄狮的咄咄逼人。而朝廷

只可惜,他叱咤半生、纵横万里的英雄梦,却最终破碎在一条叫作淝水的小河边。

长江以南,东晋朝野上下,分明感受到了北方雄狮的咄咄逼人。而朝廷内部,皇族与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世家大族互相之间的矛盾仍然严峻。

在内忧外患面前,执政的谢安奉行“镇以和靖,御以长算,不存小察,弘以大纲”的方针。对内“以和为贵”,注重均衡士族势力,化解集团矛盾。桓温死后,谢安不仅没有打击排抑桓氏家族,还重用桓温的两个弟弟桓冲、桓豁。公元379年,襄阳被前秦攻陷后,桓冲引咎辞职,朝中皆曰可杀,谢安却仍然委以桓冲扼守长江中游的重任。他不计前嫌,颇识大体,宽宏大量的胸怀深深感化了桓氏兄弟,也团结了其他心存犹疑的士族。东晋形成了君臣一心、上下一致的空前团结局面。

谢安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百姓负担,注意节省民力。同时进行两项重要改革,第一项是解除“度田收租制”:王公以下,每口人交米税三斛,解除劳役;第二项改制:减烦费,削减冗吏700人。通过改革,不仅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而且有利于集中国家的物力财力。

谢安还特别擅于选拔英才。他亲自选拔的谢玄、桓伊、徐邈、范宁四人,都成为一时俊彦。他用人唯才,举贤不避亲故。朝廷下诏寻觅能镇守北方、抵御前秦的文武良将,谢安认为他的侄子谢玄就有“经国才略”,足以担当重任,于是郑重推举他。谢安曾经的对头郗超也不由感叹:“谢安能违众举亲,真是明达;谢玄有真才实干,肯定不会辜负他的推举。” 后来谢玄果真在战场上频频告捷,并成为淝水之战的首要功臣。

军事上积极备战。谢安派侄儿谢玄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在南迁士族和流民中选拔精壮组成勇猛善战的“北府兵”,在长江北岸以逸待劳,紧紧拱卫京师大门。北府,即指京口(今江苏镇江),北方兖州、徐州南来的流民“人多劲悍”,多集中居住京口、常州一带。东晋朝廷设置了南兖州、南徐州来安置这些流民。谢玄受谢安之命,监江北诸军事,在流民中“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等以骁猛应选。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北府兵后来成为东晋军队的精华,在淝水之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同时,还建立侨郡、侨州,平时务农以充军粮,闲时习武,组成了军事后备力量,在长江以南随时做好御敌准备。派桓冲以重兵驻守长江中游防线。这就形成了京师、广陵、夏口的犄角之势。

谢安自己则坐镇京师,遥控全局。他加紧研习兵书,并收集了大量有关前秦政治、军事及人物心理,贤愚忠奸等方面的情况,可谓是“知己知彼”。正因为事先做了精心部署,所以在后来前秦大兵压境之时,他才能临危不惧、稳如泰山。

北方前秦帝国磨刀霍霍,南方东晋有条不紊,积极备战。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南与北究竟鹿死谁手?

(责任编辑:堇苓蒹葭)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