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岳家军气势如虹,有望继续北伐,收复更多失地之际,一直不满岳飞老是强调“北迎二帝”(其中宋徽宗已于绍兴五年在金政权辖下的五国城病死,但死讯到绍兴七年才传回南宋朝廷),还要以实际行动“直捣黄龙”的赵构,终于坐不住了。岳飞曾犯过“越职言事”“怠慢军机”“请立资宗”“武将擅权”等错误,但赵构都能隐忍,真正的祸根还是“北迎二帝”。赵构皇位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于金兵,而是囚于金营中的宋钦宗,要是岳飞真的救回“前皇帝”,将把赵构置于何地!
岳家军所有的战果,在一道道“措置班师(撤军)”的圣旨面前化为乌有。参照各史籍记载,岳家军集结于郾陵(河南郾陵县)后,大约于七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开始遵旨大规模撤退。董先等作为亲信,跟随在神情抑郁的岳飞鞍前马后,却无从劝慰。《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七”记载:“先是飞自郾陵回军也,在一村寺中,与王贵、张宪、董先、王俊夜坐移时不语。忽作声曰:天下事竟如何?众皆不敢应。唯宪徐言曰:在相公处置耳。既退俊,握先及贵手曰:太尉!太尉!闻适来相公之言及张太尉(张宪)之对否?先与贵曰:然。”其后,秦桧、张俊(不是抗金名将张浚)、万俟卨在大理寺罗织岳飞的“罪名”时,把这段“时事评论”当成是“悖逆之言”,作为岳飞有“不臣之心”的证据。
(责任编辑:蝶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