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攻下南京,正式登上元末乱世的大舞台时,周围强敌环绕。既要面对元军的反扑,还要堤防强邻的暗算。在那个时候实力最为弱小的朱元璋是依靠什么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又是依靠什么来壮大自己,打败一个个强敌,最终统一国家的?
朱元璋
一、高筑墙、广集粮、缓称王。
朱元璋从元朝手中攻下了金陵,环顾四周,强敌如林。东有张士诚、方国珍,西有徐寿辉、陈友谅,南面是元朝的军队,北面是他的顶头上司“红巾军”统率刘福通在和元军主力厮杀。在诸多势力之中,被围在中间的朱元璋实力是最为弱小的,可以说稍有差错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在那个时期,时局动荡,各路农民起义军都在兼并土地来壮大自己,却又害怕他们共同的敌人----元朝的反扑。所以就地利而言朱元璋是既被四周强敌窥视,而对手又为他提供了抵挡元军的屏障。就好像现在的商战一样,有利可图却又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必须要有合理的策略和相应的执行力才能在如此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壮大。于是朱元璋筛选了手下们的建议,采纳了朱升的九字真言----即后来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何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运用现在的战略管理词汇解释一下的话就是这样:“高筑墙”——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积极的防御战略,朱元璋在战争的初期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好不容易占领了一块儿根据地,却又强敌环伺,无法向外发展,进退不能怎么办?“高筑墙”的意思不能从字面理解,就是垒墙就行吗?实际上这里暗含的意思是,你要是去和别人争夺市场,就会付出比较大的成本和风险,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大,作为一个小公司,朱元璋无法承受带来的严重后果,那看着别人抢夺市场又眼红,那就只好把自己的市场内需扩大,不追求规模效益,而采用集中化的业务战略定位,别人要想进行竞争也要付出很大代价,而且朱元璋在这个区域品牌形成,就像“非常可乐”把农村定为他的进攻方向一样,农村一开始不知道有可口可乐,就知道有“非常可乐”,这样还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打仗)人事成本(军饷)。总结一下,大并不代表强,集中所有资源用在一个地方,方能产生局部优势,从而逆转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