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军事才智过人 朱元璋超前的战略眼光(2)

2009-08-20 16:2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广积粮”——维持和平,才能为朱元璋赢得时间,但是军队不打仗干什么?而且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可是资源恰恰是朱元璋所缺的。而且农民的数量严重

“广积粮”——维持和平,才能为朱元璋赢得时间,但是军队不打仗干什么?而且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可是资源恰恰是朱元璋所缺的。而且农民的数量严重不足,1个老百姓要供10个兵打仗,这问题非常严重!如果把兵当作营销人员,而农民看做生产工人,这就可笑了,没有产品,销售人员怎么打仗,那不成传销了吗?所以朱元璋终于醒悟过来了,抓紧把士兵们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能种粮能打仗的兵),是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别小看这步工作,朱元璋要开很多动员会,改变员工的价值观,重新营造节俭、尊重的企业文化,呵呵,这不但营造了和谐氛围,改善了销售队伍与生产队伍的人际关系,还在提高生产率和现金流上得到了重大突破!这为朱元璋在后面的兼并、重组赢得了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员储备和现金储备,以至于出现次贷危机后,别人都愁眉苦脸,而朱元璋却大肆收购。总结一下,战略规划里资源的积累、调配、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缓称王”——缓称王是典型的跟随战略,用低调务实的办法来把注意力关注最实际的问题,而不是弄花架子,每个属下都希望朱元璋称王,因为朱元璋称了王原来叫“经理”,现在就可以叫总监,原来叫“总经理”,现在可以叫“首席执行官”,但是这又有多大意义呢,中国人爱面子呀!能够说服大家沉下心来做事,朱元璋的领导力就很强,那时像现在一样也是“浮躁年代”!

朱元璋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在南方群雄割据的势力中由最为弱小渐渐的变得有了竞争的实力。

二、器小与志骄

依靠九字真言积攒了一定实力后,朱元璋的发展出现了瓶颈。随着时局的发展,各大军阀之间的小势力都渐渐被兼并。朱元璋这个时候面临一个决择----东边的张士诚和西边的陈友谅之间拿谁先开刀,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张士诚比较弱,希望先对付他,并利用占据的江浙一带土地扩张自己的势力,从而与陈友谅决战。应该说这个决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正确的,但朱元璋在此时体现了他的天才的战略眼光。

在实际决策中,不受他人,特别是多数人的意见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当许多人众口一辞时,很多人都会从大流,甚至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而朱元璋用他的智慧告诉了人们,真理往往是站在少数人一边的。

朱元璋对他的谋士们说:“你们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你们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张士诚的特点是器小,陈友谅的特点是志骄,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如果我进攻陈友谅,张士诚必然不会救他,而进攻张士诚,陈友谅就一定会动员全国兵力来救,我就要两线作战,到时就很难说了。”

精彩!真精彩!如此之见识,此人不取天下,何人可取!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