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茂才原先是陈友谅手下大将,后来投奔朱元璋,但他仍在朱元璋的指示下与陈友谅有着秘密接触,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双面间谍,是朱元璋埋在陈友谅身边的一颗棋子。
早在陈友谅军到达应天之前,康茂才就已派人送信给陈友谅,说他将倒戈,建议陈友谅采取水路进攻,他将会在江东桥与陈友谅回合,并将这座唯一阻挡水军前进的桥梁挪开,让陈友谅的水军经过秦淮河直抵南京城墙之下。陈友谅大喜过望,并表示一定会在胜利后重赏康茂才,在得到陈友谅的回音后,朱元璋命令李善长连夜重造了一座石桥。而这座石桥将给予陈友谅最为沉重的精神打击。
至正二十年(1360年)6月23日,陈友谅率领他的舰队沿秦淮河一路进攻,到达了江东桥,陈友谅难掩激动的心情,亲自登岸,在夜色中轻声叫出了联络的暗号,岸上无人应答,一连又叫了数声,却还是无人回应。这时,陈友谅透过月光仔细观察了江东桥,他惊奇的发现这并不是康茂才所说的木桥,而是石桥!
陈友谅暗道不好,喊出了一声:中计矣!可是在他惊慌一阵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发生,但以陈友谅的多疑,他必然会另外选择一条更加稳妥的线路。
正在此时,陈友谅得到了消息,其弟陈友仁已经统率一万人马在新河口之北的龙湾登陆,并击败了驻守在此地的军队,正等待大军的到来。于是,陈友谅命令船队加快速度,于当日下午到达了龙湾,之后他组织士兵上岸,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
此时,在确定所有的士兵都进入了伏击圈后,朱元璋摇动了事先做为信号的红旗。隐藏在石灰山后、应天南城、大胜关的五路军队从不同的地方出现,五路军队在徐达、常遇春、冯胜的率领下对汉军展开了轮番冲击,骑兵来往纵横,所向披靡!早已经惊慌失措的汉军无法抵抗,他们纷纷奔向自己的船只,然而此时正是退潮之时,船只搁浅,大多数汉军只能跳入长江逃生。陈友谅挤进能够开动的小船上逃命,一路逃到九江,胜利的梦想就此破灭。
此战汉军在战场上留下了20000具尸体,7000名俘虏,而朱元璋的军队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还俘获了100艘大舶和数百条小船,朱元璋借助这些船只为即将到来的鄱阳湖决战打下了基础。而张士诚正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器小”,眼睁睁的看着陈友谅被痛打一顿,只派了几千兵马在江浙与朱元璋接壤一带武装游行了一番,就打道回府了,这个人确实如陈友谅所说,刀架在脖子上才会着急。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由南统一国家的皇帝,之所以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秘诀就在朱元璋他那洞悉人性的目光、长远的思虑和敏锐的判断,从而能够使他事事走在别人前面。
(责任编辑:梦里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