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的气势瓦解了洛阳守将的士气,魏孝庄帝元子攸为避陈庆之锋芒,被迫撤至长子(今山西长子西),而魏临淮王元残、安丰王元延明则率百官迎接元颢和陈庆之入城。
战神正式现身。
陈庆之以这样的业绩为自己的“战神”称号加冕:l 4个月之间,历47战,拔城32座,皆以少胜多,皆完胜。
【点评】
梁高祖萧衍对棋友陈庆之作过高度评价:“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其实,这样的评价是典型的“党八股”,下了几十年棋的萧衍忘了陈庆之的真正身份是棋手。以棋手起家,以战神收官,面对人生和战场,陈庆之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棋艺、战场、人生,也许真的有共通之处吧,否则,手无缚鸡之力的陈庆之怎么会毫无过渡就由棋手转变为了战神呢?
由此,我们才会部分理解为什么毛泽东在读到陈庆之事迹时会“为之神往”。也许是毛泽东体验到了陈庆之气吞万里如虎的快意,也许是毛泽东感受到了陈庆之以自己的人生下一盘大棋的乐趣,也许是毛泽东分享了出身寒门的陈庆之却建立了不世功业的成功……这些虽已无从考证,但毛泽东为陈庆之传记所批的“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却让人遐思绵绵。
(责任编辑:刀光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