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八旗汉军在明清兴亡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2)

2009-10-12 11:24
来源:中华网军事 作者:大好河山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义军遭到挫败后逃遁入陕,据《清史稿》列传十八之金砺传记载:“(李自成)其将陈永福犹据太原,砺与叶臣潜往觇焉,城兵骤出,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义军遭到挫败后逃遁入陕,据《清史稿》列传十八之金砺传记载:“(李自成)其将陈永福犹据太原,砺与叶臣潜往觇焉,城兵骤出,砺击败之,督本旗兵发炮克其城。”

此后,清军分二路追击 李自成义军,顺治元年十二月东路清军进逼潼关,义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固守不战,次年正月,清军以红衣大炮破潼关。此后,李自成即采取避战的方式流窜,直到在湖北通山县被害为止。

清军击败李自成军队后,即把矛头指向偏安一隅的南明,在著名的扬州之战中攻守双方都动用了火炮,南明的史可法以巨型火炮守城,轰杀攻城清军千余人。昔日袁崇焕虽然靠“凭坚城用大炮”的策略在宁远、宁锦二役取胜,但历史不会重演,因为清军也已经拥有了红衣炮,扬州城也是在清军的红衣炮的轰击下城墙崩陷而失守的。

战略要地扬州迅速失守后,对南明政权是一大打击,令南明军队的抵抗意志低落到极点。南明福王政权随后便覆灭了。

满清八旗军

清军是如何用大炮攻城的呢?据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引《嘉定县乙酉纪事》中记载嘉定之战:“嘉定本土城,嘉隆间,倭奴围攻,不能克,自邑令杨旦筑砖城,最称完固。北兵发大炮击之,颓落不过数升。然下瞰城下,兵益众,攻益力,举炮益繁,终夜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初四日城陷。成栋进兵,屠其城。”从这里可见清军攻城炮火之猛(还有另一种说法,指清军围攻时,初三日火器告竭,初四日嘉定城因连日大雨,城墙倒塌,清军遂乘虚而入,个人认为嘉定既然是一座“最称完固”的“砖城”,那么,就不会象“土城”一样轻易被大雨冲塌,也有可能是大炮先轰裂了城墙之后,再被大雨冲塌的;另据《嘉定县乙酉纪事》中记载:“城之初破,成栋尚在城外小武当庙中。辰刻乃开门入,下令屠城。约闻一炮,即封刀。时日晏正长,日入后,始发炮......”)。由此可以证明嘉定城破之后,清军还能够发炮,似乎并没有“火器告竭”。

嘉定守城者亦用大炮,这与史可法以大炮守杨州城颇为相似,并且在作战中轰死了攻城的清军统帅李成栋之弟。

除了嘉定外,在反剃发的江阴城,其城墙也是被围攻的清军用炮轰塌的。

清军在消灭南明的战争中,先后在扬州、嘉定、江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屠城,而这三座被屠的城市的失陷都与清军的大炮有关,这充分说明了当时清军对大炮的依赖。

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指出:“满洲语所称汉军为‘乌珍超哈’(重火器兵)而不称为‘尼堪超哈(汉兵)’者,推其原故,盖清初夺取明室守御辽东边城之仿制西洋火炮,并用降将管领使用,所以有此名号”。

满清“乌真超哈”的昂邦章京佟养性说得好:“火器攻城,非砲不克”(见《清史稿》列传十八),耐人寻味的是佟养性说这句话时,满清尚未入关,但已经意识到了火炮这种攻坚利器的作用。由此可见,火炮是满清统一中国的关键(军事因素),那么使用火炮的汉军(即“乌珍超哈”)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责任编辑:金戈铁马)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