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清朝八旗军由盛转衰的历史(2)

2009-10-12 11:47
来源:怀旧老照片网 作者:大好河山
八旗军的衰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官兵素质低下八旗军入关以后,尚武精神迅速失落,好逸恶劳的现象到处蔓延,直接导致了八旗官兵体能和军事

八旗军的衰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官兵素质低下八旗军入关以后,尚武精神迅速失落,好逸恶劳的现象到处蔓延,直接导致了八旗官兵体能和军事素质的全面下降。人人耽于安逸,优游渡日,很少把心思用在练功习武上,掌握良好的鞍马骑射技艺的官兵越来越少。1815年,嘉庆帝阅看左右两翼前锋营官兵射靶,200人内竟无一人能5箭全部射中。八旗兵每逢上操、应差大都是雇人顶替。在皇帝和大臣都要出席的玉泉山阅兵大典上,也是由仆人携带着兵器,骑马乘车赶赴演武场,俨然一副老爷兵的模样。当时京城中盛传的谣谚“糙米要掉,见贼要跑,雇替要早,营营要少”,说的便是这帮旗下大爷每次领岁米月粮时都要刁难发放者,临阵交锋时唯恐奔逃不及,操演检阅时都要预雇替身,平日尽量少到营中当差巡城的情形。上述不正常现象的长期存在,必然使八旗军中充斥人残技疏、羸弱不堪任战之人。清末甲午战争中,京营八旗中最精锐的部队神机营赴山海关布防。有人在芦沟桥遇见他们,但见“前二名皆已留髯,第三名则一十一二龄童子也,余多衣不周体,蹲踞道旁,不愿前进”。这样的老弱残兵当然不会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有什么作为。

训练形同虚设清朝建立以后,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军事训练制度。但因承平日久,这些制度实际上并无人认真执行。平日规定的每月练习步射、骑射,每年合操、考试大都草草了事。有的将领还肆意篡改条例,减少训练次数,减轻训练强度。如乾隆年间广州驻防八旗的火炮训练时间就由每年4周减为2周,射击训练的次数由10次减为5次。有的驻防八旗部队,甚至因操场被出租赚钱,干脆取消了火枪和火炮的射击练习。

军队风气败坏清军入关以后,军纪松懈、风气败坏的现象开始出现。终年仰食于官府的八旗官兵抛弃了以往淳朴简约的社会风尚,以游手好闲、华衣美食相标榜,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平日里很少有人按时巡城出操,而是“三五成群,手提雀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互赌搏”,“肆无顾忌窝窃、窝娼、窝赌”。将领们整日里“居家弹筝击筑,衣绣策肥,日从宾客子弟饮”;士兵穿衣争用绸缎,饮食必求醉饱,甚至将刚发下来的饷银拿出来挥霍一空,刚领到的粮米转手贱卖给商铺,换取银钱大吃大喝,斗鸡走狗、入班唱戏以及抽大烟之风到处蔓延。一些人倚仗着自己的旗人身份,以为反正在生活过不下去时,官府要予以接济,所以“多有以口腹之故,而鬻房卖产者,即如每饭必欲食肉,将一月所得钱粮,不过多食肉数次,即罄尽矣。又将每季米石,不思存贮备用,违背禁令,以贱价尽行粜卖,沽酒市肉,恣用无余,以致阖家匮乏,冻馁交迫,尚自夸张,谓我从前曾食美物、服鲜衣。”

一月的饷银不足数日之需,饷米领出以后便行粜卖。清中、后期,统治阶级政治上的腐败也严重地影响了八旗内部。在生活方面,一些军官为了私人目的指使手下旗兵去做各种小差使、跑腿,打仗时则在队伍中挑选精兵专门保护自己。一些军官借口各种公务对兵丁钱粮私行科敛。如旗人办事,需要佐领出具保结,佐领往往要收受银钱才出具手续,使旗人本来就难以养家糊口的兵饷被层层克扣。还有一些军官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属下兵丁放印子钱(高利贷)。有人甚至与商人勾结起来,让兵丁先向米铺借钱,到发放禄米的时候,则由军官串通米铺代领,克扣折算欠款,等到兵丁缺粮少米时,只能向米铺高价购买。军官和米铺商人靠这种卑劣手段获取重利,不少普通兵丁却因此家境日趋贫寒,负债累累。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