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乌江
1931年12月31日,红四团到达乌江边。乌江是贵州第一大川,也是遵义、桐梓南面的天然屏障,夹岸悬崖对峙,高不见顶,江流翻滚,恶浪滔滔,江上浓雾弥漫,又值大雪之后,天寒地滑。对岸驻敌,凭险据守,后有强敌紧追不舍,红军处境十分困难。军团长林彪向耿飚亲自下达了突破乌江的任务。他们决心徉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500米处的小路。在寒冷的江边,红四团度过了1935年元旦。元月2日,渡江尖兵队的8位勇士首先跳进刺骨的江水泅渡乌江。但遭敌阻击,试渡失败,一位福建籍战士牺牲。入夜,突击队利用竹筏夜渡。三连长毛振华带五位勇士上了第一只筏子。3只竹筏相继出发。半小时后两只竹筏撤了回来,一只下落不明。红四团扎制了60多个竹筏,次日开始强攻。敌人猛烈的炮火企图封锁住江面。突然,对面江边响起了一阵枪声,守敌一片惊慌,立即掉转枪口。竹筏乘机靠岸。原来,毛振华和5位勇士昨夜偷渡成功,却等不到后续部队,头上距敌人工事仅几米,因此未敢打手电筒与对岸联系,便潜伏下来伺机而动。第一批强渡的同志与毛连长会合后,第二梯队一营又迅速过江。这时,敌人的预备队开了上来,借助优势火力向红军猛扑,一营被迫撤至江边。紧急关头,师长陈光调来炮兵连长赵章成和指导员王东保。所谓的炮兵连其实只有一门炮,5发炮弹。赵章成四发四中,准确地将炮弹射到了敌群中。敌人四散奔逃。滩头部队乘势反攻,红军终于完全占领了乌江渡口。突破乌江天险,打开了通往遵义的门户。)
红军长征
攻占娄山关
刚入遵义城,刘伯承总参谋长和聂荣臻政委就走进红四团团部,命令红四团进占娄山关。当日下午,红四团飞兵疾至娄山关。娄山关是遵义通向桐梓的大门,为贵州北部战略要冲。全团避开正面采取迂回的方式分兵两路,一路由耿飚、杨成武带领正面进攻,一路由李英华和通信主任潘峰率领向右侧山峰运动,迂回侧翼抄袭。这时,通信班偶然中接通了敌军的电话,得悉敌军动态。耿飚果断命令迂回部队改隐蔽前进为虚张声势的行军,造成袭击桐梓城的态势。这一招果然奏效,电话监听发现,山上守军唯恐后路被截准备逃窜。杨成武说:“敌人要跑。”耿庵道:“他跑不掉―立即总攻!”垂死挣扎的守敌负隅顽抗。娄山关山谷里杀声震天。突然,山顶传来接连不断的手榴弹爆炸声。原来,侧翼抄袭部队经过两个小时的艰苦行军,占领了娄山关左边的山头,按计划参加了总攻。面对这些从天而降的神兵,敌人还以为自己的增援部队打误会了。约激战3小时,红军首次登上了这座驰名天下的雄关。红四团又一口气猛追30多里,乘胜解放了贵州军阀王家烈的老巢桐梓城。接着红四团驻防松坎,在7天时间里保卫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此时,耿飚调任一师参谋长,王开湘任团长,罗华生继任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