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汉武帝的尚武精神 霍去病是中国古代的巴顿 (2)

2009-10-19 15:1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倪乐雄
谥号汉武帝的“武”字,多少含有点贬义,后世不乏抨击汉武帝用兵频繁,劳民伤财,把文、景两帝充裕的国库折腾的空空如也。其实这都是腐儒之谈、浑

谥号汉武帝的“武”字,多少含有点贬义,后世不乏抨击汉武帝用兵频繁,劳民伤财,把文、景两帝充裕的国库折腾的空空如也。其实这都是腐儒之谈、浑浊之见。从当时形势看,全力以赴,一劳永逸解决边患,为后世赢得一个长久的太平,实属英明伟大之举措。当然作出这样的决策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略,因为代价是巨大的。后世议论汉武,常有穷兵黩武的非议,史称汉武帝晚年有所后悔。笔者以为,前者属于不明事理之言,后者亦不足为训,再伟大的君主和统帅面对尸横遍野战场,面对因战争而破败的山河,都会有所感触,引发“不忍之心”。这根本谈不上是后悔,而是人之常情,史家以其常人之心曲解雄才大略之汉武帝,实属燕雀之揣摩鸿鹄之情。劳民伤财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受到谴责,在从事自卫、彻底解除侵略势力的战争时,劳民伤财是必要的、合理的。

汉武帝

人们叹服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常常归诸对内削蕃、剪除贵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官营盐铁等等,对外击败匈奴,解除了自战国以来连绵不绝的北方边患。虽然这足以使汉武帝成为一代雄主,但是,汉武帝真正的伟大之处后世并不清楚。

弗兰茨·奥本海在《论国家》中把游牧部落比作“熊”,把农耕部落比作“蜂房”,富勒在其名著《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认为:游牧民族的游动性和农耕民族的定居性决定各自的战争形式,前者被迫选择进攻,后者被迫选择防御。游牧民族是进攻大师,农耕民族是防御大师。在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从来都是游牧民族击败或征服农耕民族,这似乎是一条千年不变的历史定律。

汉武帝的伟大在于颠覆了这一历史铁律,将防御大师改造成进攻大师,创造了农耕民族战胜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历史奇迹,汉武帝创造性地采取进攻性战略,将汉民族军事上的天然的防御性格改变为进攻性格,就其规模和对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言,汉武帝时代的汉民族是历史上唯一向游牧民族采取大规模攻势作战、并获得决定性胜利的农耕民族,这是东西方历史上的奇观!汉武帝时代的战略和战术都是世界一流的,其中武刚车的发明和在草原地带的运用都属世界军事史上的匠心独运。

汉武帝的伟大还在于能够克服农耕民族富裕后产生的惰性和懦弱,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行政制度,从而成功地将综合国力转为强大而有效的国防力量。他在这方面的成功使后世的君王们相形见绌,除了唐太宗外,没有任何人能在这方面与他比肩而立。由于汉武帝和后来唐太宗的努力,北方草原民族对中原征服的时间往后推迟了1380多年。

在世界民族大迁徙这场多米诺骨牌游戏中,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打击后,受到重创的匈奴人开始西迁,以后数百年里匈奴人先后在乌克兰草原和匈牙利草原生息,然后继续西迁,在其领袖阿提拉率领下,卷入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纷争。公元451年,匈奴人兵锋曾抵达今天巴黎的塞纳河上。匈奴西迁逼迫着阿兰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福人等向西运动,引发了世界民族大迁徙,而这场民族大迁徙的第一波是由东方的汉武帝推动的。

这就是伟大的汉民族的文化积淀,这样震撼历史、震撼世界的宏伟大业为之付出代价难道不值得吗?我们现在感到做一个中国人光荣自豪,没有汉武的辉煌,光荣又源自何处?没有汉武伟业,自豪又发自哪里?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