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卓越不羁 汉武盛世的多元组合(2)

2009-11-06 10:22
来源:中华网 作者:孙家洲
稍微了解汉代历史的人,对上述不同凡响的人物都会心怀敬意。在军功显赫的年代,文士难免受到压抑,其作用容易被忽略,其贡献容易被抹煞。兹选择汉

稍微了解汉代历史的人,对上述不同凡响的人物都会心怀敬意。在军功显赫的年代,文士难免受到压抑,其作用容易被忽略,其贡献容易被抹煞。兹选择汉武帝时代的部分文士为例,略述其功业。他们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关头,表现出超乎常人的预见性、判断力和实际操纵能力。

汉武盛世

在提高儒家的学术影响直到确立其独尊地位的过程中,辕固、赵绾、王臧、董仲舒、公孙弘都各有其历史贡献。主父偃堪称汉武帝时代的纵横之雄,他分析政治利害鞭辟入里,而其敢作敢为的性格更使人敬畏有加。在削弱藩国的进程中,他提出的“推恩令”,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董仲舒不仅建议“独尊儒术”从而奠定了儒家的政治地位,且对当时的政治弊病颇多中肯的批评。如针对西汉前期“任子制”与“赀选制”等任官制度产生的流弊,董仲舒就在对策中提醒过汉武帝。他还提出要及早解决土地兼并之害,统治者未加采纳,结果到西汉后期竟然成为无法解决的痼疾。司马迁的史学贡献,使他成为我国正史的开山鼻祖。他的治史宗旨和批判精神,都被后世奉为楷模而难以企及。司马相如的辞赋,纵横挥洒为百代楷模;同时,他服务于武帝开发大西南的两篇文告,文辞犀利,充满了雄迈之气,不失为汉代政论妙文之一。东方朔号为“滑稽之雄”,在百代雄主汉武帝之前,或者直言进谏,或者以玩世不恭的方式嘻笑怒骂,实则忧国忧民出于至诚。即便是在军事领域,汉武帝时期的文人也有不俗的表现。严助在用兵越地之时表现出的决断力,在朝廷群臣之中罕有其匹;平越之后奉旨向淮南王刘安申明朝廷用兵必要性,则表现出他擅长辩论的能力。

汉武帝时期的文士之中不乏一流的人才,这与汉代雄健豪放的时代精神直接相关,也与汉武帝破格用人的雅量相关。他还鼓励毛遂自荐式的人才选拔方式,一时之间“上书拜官”成为竞进者步入官场的捷径。主父偃等人上书论政,当日就得到武帝召见,并说:“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求贤若渴之情溢于言表。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思想和实践,自有其值得发掘的价值。

审时度势的制度变革

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汉书·严助传》)班固在论及这一问题时,也特意强调“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汉书·循吏传》)。类似议论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立论取向:特别推崇汉武帝大力推行制度变革。

以立法削弱藩国势力。汉初推行的“郡国并行”之制,容易造成“尾大不掉”的流弊,其危害性在“吴楚七国之乱”中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因此,汉景帝挟平叛之余威,颁布过贬抑藩国地位的新规定。汉武帝继之创设诸多制度法令,极大地削弱了藩国势力,使之无法再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了“推恩令”。把本属于王国的部分领土,新立为侯国,并且改变其原来的隶属关系,使之归属于附近汉郡。其客观效果是“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汉书·诸侯王表序》)此外,还有阿党法、左官律、附益法等相关立法适时出现。这几个法律制度,交互为用,使诸侯王国受到根本的抑制,地方势力坐大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