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赵高与李斯:阴谋家与政治家残酷的宦海之争(三)

2010-01-11 11:0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李斯与赵高,一个集政治家、权谋家与学者为一体;一个合野心家、阴谋家和宦官为一身。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中,二人由分到合,再到互相倾轧,直至殊死相搏。高手过招,谁败谁胜

三.借力压力,先下手为强

两人相争,除谋略外,还得行动迅速。李斯因为赵高派人暗查他的儿子李由,便也开始状告赵高。但他状告赵高的密奏文件却被赵高截获,赵高立刻施放杀手锏,用胡亥二世这个“帅”吃掉李斯那个“车”。

截获李斯的密奏文件后,赵高吩咐下入备轿。他要立即去甘泉宫面见二世。

他深知,让二世处在李斯谗言影响下的时间越长,自己就越危险。二世最听得进去的就是谗言,他的脑子向来是谗言必争之地,自己的谗言不去占领,别人的谗言就会攻进去。现在,李斯的谗言已先行进入,他必须尽快去“以谗破谗”。

见到二世,赵高不急着为李斯下药,也不忙着为自己辩诬,而是万分诚恳地“请二世厚赐丞相”。 “臣闻高薪养廉,重赏蓄忠。陛下若厚赐丞相,丞相必更加忠君爱国,此人之常情。”赵高不慌不忙地说。

那时,二世对李斯正有怒气,李斯不仅在他面前说赵高是一个奸人,有谋反之心,而且邀请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联名上奏二世,要求暂停阿房宫的工程。二世指责他们:如今我才即位两年,就蜂盗并起,完全是因为你们镇压不力所致,身为两朝重臣,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还有何资格占着丞相、将军的位子?

见赵高为李斯说好话,二世越发认为真正有谋反之心的是李斯。

赵高说: “如今群盗并起,天下不安。丞相居外,掌三十六郡县,权重于陛下;且其子通盗之事,虽查无实据,但事出有因。臣深恐丞相有变,则大局不可收拾矣。臣出此言,也是没有办法呀。”

二世一听不干了,堂堂大秦帝国的君主,凭什么对一个臣子出此下策?

“爱卿别说了,该查办的必须查办。李斯父子早有谋反之心,朕正在彻查。” -

赵高说: “陛下英名。不过,丞相乃先帝旧臣,有功于秦;沙丘之变,亦有贡献。臣与丞相交往四十年,不忍看其一念之差而晚节不保。但是,为社稷计,丞相之罪,不能不治;以旧情念,臣实不忍其图圄受辱。望陛下开恩,由臣亲审此案,以免逼供刑讯。将丞相交到别人手里,臣实在是无法放心。臣必能以事实为罪证,以秦律为准绳,让李斯父子之事水落石出。”

二世听了,觉得可以,于是命赵高逮捕李斯。

李斯是半夜三更在家中被抓的。当时,他正睡得昏沉,那晃动的火把、明亮的刀光和嘈杂的人声,使他恍然回到了四十多年前初到咸阳的那个夜晚,心中诧异,以为又有什么皇帝驾崩了。等梦醒透了,才知道人家这次是来抓自己。

包藏祸心的赵高马上露出了魔王般的本性。他天天严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开肉绽,体无完肤。李斯实在受不住,只得招了假供。他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自思有雄辩之才,又是秦王朝的有功之臣,而且,自己也的确没有谋反,说不定通过上书二世就会赦免他。可是天真的李斯哪里知道,进谏之路已完全为赵高一党把持。为了堵住李斯的嘴,赵高派自己的亲信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番提审。若李斯以实情相对,则施行拷打,直到李斯坚持假供不再改口为止。

然后,请二世派人来审讯他,李斯以为还是和以前一样,就仍以假口供对之。胡亥看到口供届,确信李斯真想谋反,对赵高办事得力表示满意:”如果不是爱卿。朕几乎被丞相出卖了!”

胡亥令李斯受五刑,诛三族。李族的子弟族党一并逮至市曹。李斯哭着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赶捕狡兔,已不可能了。”

李斯先被在面上刺字,再割去鼻子,再截去左右趾,然后杀头,最后从腰中斩断,砍为肉泥。其余族党一并处斩。

这就是中国第一位政治家、权谋家、学者的最后下场。

这时,由陈胜、吴广首先发难的农民起义大军节节胜利,大有席卷全国之势,秦朝的大将章邯也投降了项羽,秦朝的灭亡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李斯败给赵高有其必然性:李斯毕竟是读书人出身,还残留着一丝正直和诚实,否则,他就不会中赵高之计,前去劝谏胡亥了。与赵高相比,既可看出读书人的本色,又使人看到真正的读书人永远成不了真正的权谋家,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总有一丝正义和善良不绝如缕,可就是这一丝善良和正义,就足以使他们从封建官场上败退下来。

(责任编辑:铭史为鉴)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