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南海风云:清朝海盗与英国皇家海军的海上博弈(一)

2010-01-27 16:4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铭史
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在对付大清海盗方面却顾虑重重。这种顾虑,并非来自军事力量上的对比。与悬挂着黑骷髅头旗帜的欧洲海盗们相比,大清海盗船上那些五颜六色的妈祖旗帜

1858年10月16日清晨,广东汕头,一个名为“勺凹浦”(音译,Sow-ah-pow)渔村。

一艘军舰停泊在拂晓的阳光下,舰桥上飘扬着大英帝国的米字国旗,舰首书写着舰名:Magicienne。

这艘全副武装的英国军舰,是来索要货物的。上个月,一艘英国商船“傻老头”号(Pantaloon),在这里被海盗劫掠,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的2200包白糖落入海盗手中。

勺凹浦是个著名的“海盗之乡”,这里的人,和大清沿海很多村落相似,拿起枪来是海盗,放下武器又成为渔民。海盗成为渔民们的副业,或者说,打渔成为海盗们的副业。

英国人前一天就赶到了这里,先礼后兵,请当地的“满大人”(Mandarin,“满洲人”,西方文献往往用以指代满清的各级官员,并非其真是满洲血统)传话给海盗们,只要能归还货物,可以不兴刀兵。海盗们傲慢地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

晨曦下,英国军舰放下了舢板,全副武装的水兵们操桨向村落划去。数百名当地男子,从离岸约200码远的村落中出来,手中握着火绳枪(Matchlock)和其它各种兵器,占据了几处高地。一声号令,村民(海盗)们向英军猛烈开火。舢板上的英军开枪还击,舰炮也发出轰鸣,炮弹落在村落中间。

英军在优势火力掩护下,迅速占领了滩头,并进击到了村落边上。英军再度给村里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再不交出货物,将发起总攻,玉石俱焚。这次,海盗们妥协了,被劫的货物完璧归赵。

英军见好就收,不追穷寇,带着货物收队回营。舰长凡希塔特(Nicholas Vansittart)向舰队司令西摩尔(Michael Seymour),他的侄儿爱德华·西摩尔(Edward Hobart Seymour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带领八国联军攻击北京)报告说,海盗有多人被打死,英军则有两人受重伤。

这样的场景,在十九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并不罕见。大英帝国在靠近中国的洋面上、偶尔也包括中国内河,与大清海盗们时常短兵相交。

英国人之前,围剿大清海盗最卖力的是葡萄牙人,这自然也是因为其在远东地区利益最大。因为在围剿海盗中流过血,葡萄牙人因此对澳门的历史有着不同的解读,认为那是自己剿匪有功,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报酬。

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却在最初阶段对中国的海盗问题实行了“鸵鸟”政策。这个靠坚船利炮征服大清帝国的强权,在对付大清海盗方面却顾虑重重。这种顾虑,并非来自军事力量上的对比。与悬挂着黑骷髅头旗帜的欧洲海盗们相比,大清海盗船上那些五颜六色的妈祖旗帜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政治、经济乃至民族、种族之间的博弈。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