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城墙和水系固守,曾是其他民族抵抗蒙古军的惟一方式。然而成吉思汗采纳了契丹籍重臣耶律楚材攻下城池不杀匠人的建议后,收容了大量汉、回等族的制艺能手并给予生活优待,随军制作营便能造出有效的攻城器械。这位文盲大汗通过战场实践,又比金、宋朝那些文化虽高却昧于深宫的帝王更懂得实用技术的重要,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这支新兵种只能抛射(不是用炮管发射)爆炸物,却能轰开许多城垒,为铁骑打开突破口。蒙军还以重金收买海盗船商,不仅灭了退到海上的南宋小朝廷,还渡海直打到爪哇(如今的印尼)。
金朝亡国的哀宗曾叹道:“蒙古之所以常取胜者,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之技巧耳。”成吉思汗成功的要诀,正是将世上最强悍的骑射蛮力与最高超的军事科技相结合,坚城和水网也挡不住他的狂飙,只是日本海峡的“神风”(台风)才吹散了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的舰队。
蒙元开国大帝武功虽盛,却无法阻止后世的迅速衰落。蒙古军一旦住进繁华的农耕区,很快便被歌舞酒肉所征服。百年后的元末蒙军腐败得拉不开弓、跑不动马,面对汉族起义军一触即溃,元帝只好从大都(今北京)狼狈逃回草原,从此再不能振作。这一历史规律说明,文化落后者不可能长久保持武功,纵然军事取胜也会在思想上败于被征服者。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军威虽然耀眼,在人类古代战争史上只能如同彗星一掠而过。
(三)
成吉思汗的名字,几百年来在欧亚许多国家又曾是恐怖的象征,这是因其军队进行过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杀戮,丧生者不下1亿,而此时世界人口总数不足4亿。冷兵器刀箭的杀伤量竟大于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当时毫无文明气息的战争有着种族屠灭的野蛮性。
纵观中国历史,蒙元入主时杀戮的绝对人数也多于此前任何战乱。金朝有5300万人口的北方,元初战乱平定时只剩1000多万人。南宋时曾有2000万人的四川,元初户口只剩85万人。这些充满血腥的统计会令现代人心惊,不过在古代那种只尊强力、淘汰劣弱的原始草原上,却无法用农业社会和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善恶道德标准来要求其行为。
在人类历史上,有时巨大的杀戮和灾难也会产生双面作用。蒙古军西征造成过巨大的经济破坏,却打开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此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项──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传到了欧洲,从而为资产阶级文明的诞生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成吉思汗个人辉煌的成就,也引古今无数英雄竞折腰,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不愧为“一代天骄”。
(责任编辑:彼岸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