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诸葛亮用人方略(3)

2010-03-11 10:29
来源:中国国防资讯网 作者:段新荣
3.看本质,重实绩的识人之道 识人是用人的基础,如果不善识人,贤愚不辨、良莠不分,就谈不上正确的用人。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

 

  3.看本质,重实绩的识人之道


  识人是用人的基础,如果不善识人,贤愚不辨、良莠不分,就谈不上正确的用人。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指识人之难。诸葛亮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总结出一套识别人才的方法。


  一是听其言,观其行,识人重本质。听其言,观其行,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他说:“夫人之性最难观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将苑·知人性》)怎样才能透过现象准确的抓住人的本质呢?他提出了辨才的七种方法: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故意用各种是是非非的问题去考察他的志向和见解。二曰穷之以辞而观其变,通过辨论来观察其随机应变能力。三曰咨之以谋以观其识,通过向他咨询计谋,观察其是否远见卓识。四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告诉其面临严重局面考察其是否临危不惧。五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使其酒醉以观察他的品性。六曰临之以利以观其廉,使其面临物质利益,以观察其是否能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七日期之以事以观其信,让其办事立下期限,观察其是否守信用。


  诸葛亮认为,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考验,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个人的本质。


  二是注重调查,注重实绩。诸葛亮认为:选人不能自作主张,个人说了算,应该派专门人员作调查、看其功绩、政绩、实绩,以实绩作为晋升的依据。他说:“良将之为政也,仗人择之,不自举;仗法量功,不自度。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饰,妄誉者不能进也”(《诸葛亮集·兵法秘诀》)这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将领在用人时,要委派官吏选拔人才,决不自作主张;根据制定的规定衡量其功劳,决不妄自揣度,主观主义。这样,有才干的人不会被压抑,无才干的人也无法伪装,沽名钓誉、只作表面文章的人也不会青云直上。这就避免了用人上的失误。


  在诸葛亮用人政策的影响下,各地仁人志土纷纷云集于蜀汉政权下,使刘备周围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团,这是蜀汉得以日益强盛的主要因素。诸葛亮的人才观是比较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研究其用人思想和人才观点,对今大的用人制度改革是有益的借鉴。

(责任编辑:铁甲依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