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战线的“黄埔军校”:“红色特工”的摇篮(3)
2010-03-11 10:56
1938 年 6 月,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在延安城外的七里铺举办了第一期情报侦察干部训练班。而后又连续举办 7 期,培训大批情报侦察干部。由此,人们戏称七
1938年6月,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在延安城外的七里铺举办了第一期情报侦察干部训练班。而后又连续举办7期,培训大批情报侦察干部。由此,人们戏称七里铺是培训共产党情报保卫人员的黄埔军校。
当时的边区,情报保卫干部缺口很大,有文化的干部缺口更大。虽然都是情报侦察训练班,七里铺的学员都是知识分子干部,三十里铺都是陕北本地干部,七里铺的培训目的是打入敌后,三十里铺的培训目的是做边区本地公开工作。比较起来,三十里铺的学员虽然资格更老,但是文化偏低,毕业后一直留在边区工作,升迁的机会就少些。而七里铺这些知识分子干部,一毕业就受到重用,建国后又撒往全国各地,大都成为司局级、省部级以上干部。所以,这七里铺的名声就大起来了。
延安城南的七里铺,有个偏僻的小沟,出口一卡,外人根本不知里面在干什么。1938年6月,这里突然来了36名洋学生。三孔窑洞,一个班挤住一孔,8名女生住在一间小平房里,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一天24小时都在一起。学员们被告知,不准与外面联系,不要互相打听来历,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
这第一期训练班的领导是边区保卫部长布鲁。布鲁是大革命时期的工人出身的老干部,走南闯北,社会知识、文化知识相当丰富。训练班的支部书记王凡、班长赵君实都是长期在白区搞地下工作的老革命,小班长、党小组长都是红军时代的工农干部,有李启明等人。学员则都是抗战爆发前后入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