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苏回答:抗战时期吸收知识分子,不重出身。
年轻人不信,不讲出身也用不着招收“地主”子弟呀!
作者采访杜定华(新华社纪检组副组长)时,才搞清了这个问题。
这期学员全是男生,而且上来就学一个月日语。按计划,这些人毕业后将全部派往日军占领区。派往敌后的间谍,都要有当地的社会关系作为掩护,这样,出身“高”反而成了有利条件。这也说明,为什么第一期学员的社会关系也比较复杂。
经过审查的学员仍然会出问题。开学不久,一个姓马的就跑了。后来,又有紫军被国民党特务拉拢。
保安处便衣队长赵苍璧,被调来担任七里铺二期训练班的班主任。学生都是知识分子,有的还来自城镇,班主任却是个农民,黄土地里走出来的。赵苍璧性格温和,不摆老革命架子,很快同学员打成一片。午睡时,调皮的学员用草根挠赵苍璧的脚心,赵苍璧被弄醒也不恼。赵苍璧还带着学员用辘轳压出一块平地,栽上一根木桩,安上当地铁匠打就的铁圈,建成一个简易篮球场。学员招数也多,严夫挖了个沙坑,大家玩起了撑竿跳。起跑距离太近,就从赵苍璧住的窑洞里面起步。休息时分,赵苍璧常常弹弹陕北流行的三弦,与学生合奏。有时,赵苍璧也会躲到崖顶独自吹箫,那就是琢磨他的侦察专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