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一个决定确保淮海战役胜利(2)
2011-04-26 09:17
当时,华野司令部住在肖县东南一个名叫蔡洼的村子里。听说小平和伯承、陈毅同志要来,我们大家都非常兴奋。粟裕同志带着我们一块到村边去迎接。我
当时,华野司令部住在肖县东南一个名叫蔡洼的村子里。听说小平和伯承、陈毅同志要来,我们大家都非常兴奋。粟裕同志带着我们一块到村边去迎接。我记得他们几个人坐的是一辆美式吉普车。小平同志一下汽车,就风趣地说:“你们住那么大的村子,不怕国民党飞机把你们炸了?还是要‘怕死’一点啰。”说得大家哈哈笑了起来。我赶忙插上一句话:“现在蒋介石搬家都搬不赢,顾不上来炸我们了。”面对淮海战役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军已成强弩之末的大好形势,大家笑得更开心了。
在蔡洼,总前委召开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会议,然而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已经不是淮海战役本身,而是关于渡江作战的问题了。大家根据中央军委的意图和敌人的江防部署,对我军实施渡江作战的有利条件和各种困难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讨论了两大野战军渡江作战的兵力编成和部署,以及渡江作战的时机和协同等问题。会议休息时,总前委还在一起照了相,就是那张著名的五人合影,使今天的人们得以重睹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的战斗风采。当时,我们华野三大部门领导伺志在旁边,照相时总前委首长拉我们参加,但我们谁也没有靠上前去。今天想起来,真有点后悔,这是一个多么值得纪念的历史镜头呵!会后,伯承和陈毅同志到西柏坡向中央汇报、请示工作,小平同志返回中野司令部。我们按照毛泽东主席的部署和总前委会议的精神,认真落实渡江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以后,我们搬到了蚌埠以南的孙家圩子。记得是1949年3月25日,小平和陈毅同志到我们住地来,召集三野领导开作战会议。小平同志按照毛泽东主席、中央军委的指示,全面分析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长江防线,拒我于长江以北,以便等待时机、卷土重来的战略图谋和主要部署。当时,蒋介石有个计划,如江防被我军突破,反击不奏效,南京东西地段之兵力即撤守上海,皖南地区之兵力撤守浙赣线,以组织新的防御。针对这一情况,小平同志指出,我军渡江作战要达到如下战略目的:第一是不让沿岸敌人收缩到上海;第二是不让皖南敌人收缩到浙赣线。他要求三野部队集中研究怎样就地歼敌、不让敌人收缩到上海和今后如何消灭上海之敌的问题。为便于组织协同,小平同志还介绍了二野部队的编成和渡江计划。因粟裕同志当时在济南养病,由我向小平同志汇报了三野渡江作战的有关方案、部署和基本打法,得到了小平同志的赞同。小平同志工作十分深入、细致。会议期间,他亲自找华野七、八、九兵团的主要领导同志谈话,了解情况,交待行动注意事项。当时,三野第十兵团在泰州地区,因距离较远,没有能去。会后,小平同志要陈毅同志将讨论的情况整理一下,陈老总又把任务交给我。我作为参谋长,多年的司令部工作养成了我起草周密细致的作战命令的习惯,于是我按照会议讨论意见,写了两个野战军渡江作战的计划、方案:主要讲的是哪个兵团、哪个军向哪个方向打,怎么打、怎么突破防线等等。小平同志看了之后说,这个文件对组织部队作战是可以的,但上报军委和指导战役全盘,就显得太具体了,作为总前委,应该站得高一些,更原则一些。于是他亲自动手写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这个《纲要》用我们司令部的电台拍发上报军委,军委很快就回电表示同意。小平同志这种简单明快的工作作风,高屋建瓴的领导艺术,使我深受教益。按照小平同志制定的《纲要》,我们在渡江作战中,采取了宽正面同时强渡和有重点多路突击的战法,迅速突破江防,占领了南京。接着,又采取中、东集团对进,分割包围的战略战术,取得了渡江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是小平同志的一篇重要军事文献,已经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今天,它对于我军高级指挥员学会如何把握战争全局,正确定下决心,仍有重要的启迪。我在国防大学工作时,曾把这篇文章印发给全军战役进修班,供高中级领导干部学习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