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一个决定确保淮海战役胜利(4)
2011-04-26 09:17
小平同志对后勤建设十分关心,经常听取汇报,打电话作指示。记得1978年全军后勤工作会议前夕,他专门把王平政委和我叫去谈话,对后勤工作讲了许多
小平同志对后勤建设十分关心,经常听取汇报,打电话作指示。记得1978年全军后勤工作会议前夕,他专门把王平政委和我叫去谈话,对后勤工作讲了许多重要的指导思想,其中专门讲了军队生产经营问题。小平同志明确强调:“军以下部队坚决不办工厂,要断这条路。为了搞材料,四处派人拉关系,这样有的坏分子也混进来了。军办工厂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就是戈壁滩或边远地区的部队也不准办工厂,有困难可以搞点合法补贴。需要办的,经过批准应集中在大军区、军兵种办。”在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邓小平同志就明确地提出这一问题,可以说是慧眼独具。后来的实践证明,小平同志的指示完全正确,他确实比我们看得远。党的十四大以后,江泽民主席领导全军进行生产经营整顿改革,规定军以下作战部队不再从事经营性生产,不再搞各种劳务活动,提高经费标准,使部队从创收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战备训练。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正是贯彻了小平同志的思想。
1980年初,我到总参工作。当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军队要搞现代化,必须从加强院校建设抓起。我军的院校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的破坏尤为严重,1958年“反教条主义”,刘伯承元帅挨整,许多从事院校教育的同志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到了“文化大革命”,林彪一伙更借机大砍军队院校。因此,对于恢复院校,不少人背着思想包袱,顾虑重重,担心再批教条主义。很显然,如果不从根本上分清是非,院校建设就没法前进。带着这些问题,杨得志总长、杨勇副总长和我来到小平同志的家里,向他汇报请示工作。小平同志讲了当年批判教条主义的一些情况,他明确指出:1958年“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并说,那时我是领导小组组长,迫于毛主席的决定,进行了批判,但我还是保护了一些人,特别是刘帅。根据小平同志这次谈话精神,我们在第十一次全军院校会议上,对建国以来院校建设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拨乱反正,批判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破坏院校建设的罪行,彻底纠正“反教条主义”的错误,给许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期从事军事院校工作的同志恢复了名誉,为新时期我军院校的恢复与发展,进一步加强院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981年9月,我军在华北地区组织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是在我们国家和军队处在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进行的。小平同志要亲临现场检阅参演部队,并作重要讲话。总参作为职能部门,要为小平同志准备一个讲话草稿。建议小平同志讲些什么呢?大家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我军刚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要肩负起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全面提高我军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军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我们根据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围绕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这个主题,具体地提出了军队要抓好政治思想建设,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改善武器装备,加强军政训练,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扎扎实实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等方面的要求。草拟的讲稿送给小平同志后,他充分肯定了这个稿子,并在关于军队建设目标的提法中亲笔加上了“正规化”这一重要内容。这个讲话,第一次形成了我军新时期建设总目标的完整表述,对于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军队高级干部的培养。为了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把我军高级军事人才的培养教育提高到新的水平,1985年他亲自批准将军事、政治、后勤3大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当时军委决定要我负责筹建工作。为了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综合性的高级军事学府,根据军委的指示,经过调查论证,我们筹备小组就学校的性质与任务、建校方针、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重大问题,写了一个筹建方案,即国发[1985]139号文件。这是尚昆同志反复修改后,在文字上又由胡乔木同志进行加工定稿的。小平同志同意这个文件,并在签署成立国防大学的命令中明确指出,为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国防大学要担负起培养陆、海、空军军以上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军官,高级参谋,高级理论研究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并进行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的重任。他还亲笔为国防大学题写了校名,这些都给予我们以巨大的鞭策和鼓舞。后来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成立时,我请他老人家题写院名,小平同志很快满足了大家的愿望,表达了对培养军队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激励着我们把国防大学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