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国宝 >

景教碑历险记(上)(2)

2015-12-18 14:48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史红帅 董秦蜀
西方人渴望获取景教碑 1907年时,景教碑的命运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缘于西方人对它的重视,尤其是这年丹麦探险家何乐模从欧洲来到西安,企图将景教

西方人渴望“获取”景教碑

1907年时,景教碑的命运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缘于西方人对它的重视,尤其是这年丹麦探险家何乐模从欧洲来到西安,企图将景教碑运往西方,在一系列的历险活动后,景教碑不再默默无闻,并广为世人所知。

当时西方世界渴望获取“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欧美基督教界、博物馆界和地理学界等机构为代表,主张通过各种手段将原始景教碑运往欧美国家的博物馆中陈列展出,对获取景教碑表现出强烈愿望,如早在19世纪后期,英国学者巴鲁复、拉库伯雷等先后通过《泰晤士报》呼吁将景教碑收归英国博物馆;1886年,来华传教士史蒂文森在实地探访景教碑后,亦在《泰晤士报》撰文宣称: “闻名世界之景教碑,时至今日,任凭自然破坏、人为摧损而无半点保护措施。此碑弃置暴露于荒野,实乃十九世纪一大耻辱。衷心希望我当局派有能力之人,游说北京官僚,力求使之同意将此贵重景教碑转交大英博物馆,期得妥善保护。若此计划难以实施,务请北京外交使团诸君努力,劝求中国官员至少建一碑亭,使之保护景教碑。若不采取适当办法,如此贵重之景教碑,恐早晚会荡然无存”。

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各国驻北京公使馆和在华传教士也纷纷呼吁、敦促清政府尽快切实可行地对景教碑加以保护。设于上海的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也作出了保护景教碑的决议,并于1890年2月,由该会会长休斯和驻京外国公使团主席德国公使巴兰德等人敦促总理衙门和各军机大臣切实保护景教碑。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回应。1891年,清廷拨款100两白银命陕西官府为景教碑建造碑亭,但由于在层层拨付交接的过程中,官吏吸榨盘剥,以至于这笔经费送至西安时,仅余5两。用5两白银建造的碑亭只能是粗制滥造的低劣建筑,没用多久就塌毁无存了,景教碑又重新落得风吹雨淋的窘状。

正是在西方世界强烈希望获取景教碑而未能如愿,清廷和地方官府对景教碑又保护不力的大背景下,才发生了1907~1908年何乐模欲得原始景教碑不遂,而仿刻景教碑并将之运往纽约的事件。

觊觎景教碑煞费苦心

丹麦探险家何乐模之所以会在1907年不远万里来到西安觊觎景教碑,与他此前的个人经历也有着紧密关系。在民国年间编修的《续修陕西通志稿》《咸宁长安两县续志》以及相关论著当中,往往含混地给何乐模冠以“西人”、“丹麦人”“古董商”、“新闻记者”等身份,但均不能准确反映何乐模来华之前、在华期间以及返回欧洲之后的复杂经历。

综合各类英、法、日文文献的记述可知,何乐模(Frits von Holm,一作Fritz von Holm)于1881年6月23日出生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一个外交官家庭,其父曾任丹麦驻外总领事;作为丹麦皇室的亲戚,何乐模在幼年时期还曾得到过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八世的关注。他于1887~1895年间在丹麦的私立和公立学校上学,1895~1900年加入丹麦皇家海军,接受作为海军军官的训练;在海军服役的经历磨炼了何乐模的意志,也使他原本就敢于冒险的精神更加张扬。1901年何乐模来到远东地区,在上海任职于英美烟草公司,同时担任英国《伦敦论坛报》和丹麦报刊的特约驻华通讯记者。在华期间,他不仅在长江流域进行过广泛游历,而且当时就对“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产生了浓厚兴趣。1904~1905年他前往日本,任《横滨广告日报》记者。1905年返回欧洲,他因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并通晓汉语而成为丹麦皇室认可的译员。1906年起前往英国任美联社驻伦敦新闻记者。何乐模在丹麦海军服役和欧美跨国企业、著名媒体从业的经历,以及在远东地区的广泛交往和对中国各种情况的了解,都为他1907年前往西安获取景教碑原碑或者一通精准的仿刻碑的活动打下了扎实基础。

1905~1906年何乐模在英国担任记者期间,就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潜心研读大量有关中国和景教碑的文献,为获取景教碑做着积极的前期准备。同时,在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期,大量西方探险家、学者,如德国的李希霍芬、俄国的普尔热瓦尔斯基、英国的斯坦因、荣赫鹏、法国的沙畹、美国的尼科尔斯等,在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从事各类探险、考察活动,并因此在西方社会和科学界获得崇高荣誉与巨大成就,这些人的种种事迹对于渴望荣誉和成功的丹麦前军官何乐模前往西安的活动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07年1月12日晚,何乐模在伦敦女王大厅与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威尔士王子以及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一起听取了意大利著名航海家、登山家阿布鲁兹公爵发表的题为《尼罗河之源》的演讲,这次演讲也触动他尽快起程前往中国西北内陆的西安,进行所谓的“景教碑历险”活动。

为了获得景教碑不惜变卖家产

1907年1月31日,何乐模离开伦敦,开始了不远万里前往西安的行程。虽然才年仅26岁,但这已是他的第二次环球航行(1901~1905年完成首次环球航行)。

起程之前,何乐模与大英博物馆等机构的权威学者商讨获取景教碑原碑或者仿刻碑的计划,但却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资金支持和响应。于是何乐模不得不变卖自己的书籍、珠宝、衣物,筹措启动资金。他乘船途经家乡哥本哈根,从亲友处又筹措了一部分经费。随后乘坐往返于北欧至美国的皇家邮轮“赫林格·奥拉夫号”横渡大西洋,2月20日抵达纽约。

在纽约,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达文波特·惠尔普利帮助何乐模又获得了一部分资金支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珀登·克拉克爵士对于何乐模获取景教碑的计划怀有浓厚兴趣,两人也详细讨论了实施计划的细节。由于此前伦敦的学者们对何乐模雄心勃勃的计划并不看好,而纽约人却给予何乐模经费支持和精神鼓励,这就为后来仿刻的景教碑并没有运往大英博物馆,而是存放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埋下了伏笔。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