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古时期的宇宙学说中,天如同鸡蛋一样是圆的,地就像鸡蛋中的蛋黄,只不过形状是方的,天地之间是像蛋清一样的水和气。在浑天说尚未形成以前,当时人们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是地下天上,天如同盖子一样盖在地上,地则漂浮在大海中央。基于这种宇宙观产生的神话,大地四周为海水,在东方大海之中有一棵大树叫扶桑,这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在天地之中是供众神上下的建木,太阳到达天顶时在这里没有影子,大声呼唤也没有回声;在西方大海之中有若木,太阳在这里歇息。最初,十个太阳每天一个轮流从东方扶桑出发到西方若木上去休息,后来因十个太阳不守规矩,一起出来,造成灾害,上帝就命令大神后羿射掉了其中九个太阳,于是天上就只有一个太阳了。三星堆铜树树枝上的九只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九个太阳歇息的太阳神树(还有一个太阳在天上),这两棵铜树会不会就是古代神话中的扶桑和若木呢?
三星堆两株大铜树的树枝有明显的差别,一棵铜树的树枝好似桑树,一颗树枝好像柳树。而在神话传说中,东方的扶桑是桑树,西方的若木又名“细柳”,其形态应当是柳树。在保存较好的西方若木铜树上,还有一条头下尾上的龙,我们颇怀疑在那株残损较严重的东方扶桑树上,也应有一条头上尾下的升龙,因为根据有一种古代传说,太阳在巡行天上的时候需要龙来驾车,而龙要从海面负重升空,则需要沿着某种树木的帮助,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扶桑树上就盘绕着一条这样的龙。东西两条迎送太阳起落的神龙,可能就是后世中国传统图案“二龙抢宝”的原形。三星堆这两棵铜树在这么多细节上都与神话中的扶桑和若木相似,它们应当正是一株象征着东极的扶桑,一株象征着西极的若木。
太阳是天空中最显著的天体,它能够给人们光明和温暖,是万物生长必需的能源,崇拜太阳是许多古族共有的思想。不过,天上有十个太阳,这些太阳都由神乌负载(或者乌就是太阳的化身),它们都歇息在东方的扶桑上和西方的若木树上,轮流按时巡行天空等,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独有的情节。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十个太阳及扶桑若木神话的文字记载是在东周时期,三星堆的这两株太阳神树的发现一方面说明,上述神话的产生时间至迟已经可以提前到商代后期;另一方面则说明,这个本来产生在东方沿海地区的神话早在商代也出现在了西南的四川。在这样广阔的地区很早就出现了相同的宇宙观念和相似的神话故事,这或许可以视为以后秦汉大一统帝国出现的思想和精神基础。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