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揭秘:至正型元青花标准器的疑团(2)

2009-04-16 11:5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于汐
时光荏苒,1950年的时候,大维德将他的全部瓷器都捐赠给了伦敦大学,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因此成立了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并且将这批稀世珍品陈设

时光荏苒,1950年的时候,大维德将他的全部瓷器都捐赠给了伦敦大学,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因此成立了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并且将这批稀世珍品陈设展出,这就是洪作稼多次观察“大维德瓶(云龙纹象耳瓶)”的地方。

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拾起了霍布逊的发现,他还将这对大瓶与远在伊朗和土耳其博物馆收藏的一批中国青花瓷器进行类比,完成了两篇名为《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的一组中国瓷器》和《阿德比尔收藏的中国瓷器》两本著作。因为大维德瓶上有“至正”年号,因此一些人就把这些青花以及与此相类似的都称为“至正型元青花”,在以后数十年的研究中,人们都将这两只大维德瓶作为元青花的标准器。

当你的手指有力地戳向水中,一波波的涟漪就会荡漾开去,并传到很远很远—洪作稼这样来比喻波普对元青花所带来的影响。令人好奇的是洪作稼为什么会对波普的研究持否定态度呢?

这首先要搞清什么是陶瓷的标准器。一部陶瓷史,可以说就是由一连串的标准器串成的。古陶瓷研究的标准器就是要求它有准确的年代、窑口,离开了这样的标准器,世上所有的古陶瓷遗存都将变成一团迷雾。人们就无法分清哪些是唐瓷、哪些是宋瓷;哪些是磁州窑,哪些是耀州窑。

所以“标准器”应当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称谓,换言之,一个具有高准确度且可作为一个标准的器具才可称为标准器。

大维德瓶显然不具备这种“清白身世”,一件传世品(也即代代相传的东西)一般是很难有参照物可以判别它的诞生年代的,所以通常不被作为“标准器”。

再仔细观察这两只大瓶,洪作稼认为它们显然有很多瑕疵,比如不够周正的器型,其中一只的瓶底甚至根本不平,需要垫物才能立住;两只耳部的痕迹说明当时还有两只吊环,但不知是出窑时,还是后来使用时失落了;另外从纹饰上看两只大瓶很可能也并非一对;在铭文中出现的文字中尚有不少存疑之处,如“星源祖殿”所指为何?“胡净一元帅”是陶工还是供养人?从字体中出现民间俗字是否可以判断这是普通民窑所出?难道元代这类大器已经在民窑中广泛普及?这与专家所公认的元代青花瓷所烧皆为贵重之物似乎不符

虽然这些都难以证明它是赝品(根据很多西方研究者的研究,中国明代有不少仿造早期青花瓷器的现象,如哈里·加纳在他的《东方的青花瓷器》中就有这样的观点),但是将这样一件传世品作为标准器,显然失之草率。

反之再看今日元青花的研究,莫不遵从波普对于大维德瓶的研究。而被波普用类比法认定为元青花的伊朗和土耳其藏品,又在多大程度上与大维德瓶相似呢?至少从器型上存在巨大的差距,洪作稼说。

这才仅仅是洪作稼对于元青花是否存在的一个最初怀疑。但正是这样的怀疑引发他寻找更多元青花之谜的答案。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