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中国的历史,寻找失落的年表(二)

2009-04-22 11: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我过进入新世纪后的首个历史大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找到了周厉王之前的失落的历史,把中国古代史改写了。

上回我们说过了,到目前发现的,商代最早的都城级的遗址,是河南的郑州商城,还有偃师商城。

有一个叫盘庚的王,带领着臣民们,把国都迁到了一个叫殷的地方,一直到商代结束,不到三百年,再也没挪动地方。殷在哪里呢?就在现在的河南安阳。

商代的中兴,就从这里开始。其中最兴盛的时期,就是迁殷以后的第三个王,武丁王在位的时候。

武丁时期的一片甲骨上,有人看出“三焰食日”这么四个字。

它是不是在描写日食时出现的围绕太阳的日珥?

天文学是不是可以利用这次日食的记录来估算武丁的在位时间了?

李学勤说:“我们在工程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检查这些材料,我们不是讲我们要检验嘛,那么古文字学家对这片甲骨进行重新的释读,发现它不是三焰食日,那个三字也不是那个三,这个焰也不是这个焰,而且‘食日’是一天里边一个时段的名称,也不是日食,所以就把这个问题排除掉了。”

我们再来看看有关月食的记录。

这是大致在武丁晚期关于月食的五次记录。

古文字学家按着甲骨学的标准排出一个先后次序。

文献上说,武丁在位59年。

学者们分辩出,最后两次日食的记录,属于下一个商王。

妙就妙在,第三次和第四次之间,只有一、两年的间隔。

第三次月食是在公元前1192年。

我们把它作为武丁的最后一年,上推59年,则武丁在位应该是公元前1250—1192年。

至于商代的晚期,学者们发现了很有趣的规律。

常玉芝说:“周祭是商代后期盛行的一种很有规律的,很严密的祭祀制度,这种制度是由五种祀典组成的,这种祭祀是一个王室接着一个王室进行下去的,这就是周祭。在商后期年代学这个课题当中,有一个专题就是利用周祭来论证,商代后期几个王的在位年数,两个祭祀周期就有相当于两个太阳年的时间,相当于 365天,那么我们利用这个周祭的祭祀周期就可以求王年。”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