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隋代李静训墓:九岁女童的奢华墓葬

2011-02-25 10:24
来源:中国考古大发现 作者:龚良
1957年古都西安市梁家庄附近出土了一座未被盗掘扰乱、保存完好的隋代石椁墓,实属罕见。墓主是谁?为什么会埋在当时的大兴城内?考古工作者怀着浓厚的兴趣,探究着它的原委。

  我国汉民族进入封建社会之后,依照葬仪往往把葬地选在远离居住地的城市效外。尤其是隋唐时期,在城内很少发现有同时期的墓葬。然而,1957年古都西安市梁家庄附近出土了一座未被盗掘扰乱、保存完好的隋代石椁墓,实属罕见。墓主是谁?为什么会埋在当时的大兴城内?考古工作者怀着浓厚的兴趣,探究着它的原委。

 

  一、城里发现了墓葬

 

  1957年,神州大地又一次掀起了基本建设的高潮。古都西安也不例外,明代的城墙早已容不下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迅速向四周延伸着。施工人员在距离唐长安城西墙内约一公里的梁家庄附近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座残长50米、宽22米的夯土台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闻讯赶到工地,怀疑它是一座建筑物的遗址。据当地居民反映,这里原来地势很高,历年取土挖掉了很多。

 

  与此同时,一份资料呈现在考古人员的眼前。基建施工单位在工程进行中,为了解地质情况进行过钻探,在夯土台基下探得了与台基所用纯净黄土完全不同的五花土,有一探洞遇到坚硬的石质物更是无法下探。这一资料引起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的极大重视:夯土台基下必有新情况,有可能是墓葬。如果确实是墓葬,那么是什么时代的,假如是汉代或汉代以前还在情理之中,那时这一带是在城外,如果是隋唐时期的又如何解释呢?那可是在城内呵!不论如何,按照考古发掘的规矩,一切结论只能产生在考古发掘结束之后。

 

  发掘开始后,仅仅下挖0. 60米,一座规整的墓葬就展现在人们眼前,那些五花土就是墓葬内的填土。这是座构筑规整的长方形竖井土坑墓,由墓室和墓道两部分组成。墓室呈长方形,近地表处长6.05米、宽5.1米;向下逐渐内收,至墓底部长5.5米、宽4.7米,深度为2.9米。墓道在墓室南壁的正中,为斜坡式,长6.85米,宽度1.85米--1.60米。这类墓葬形制在考古学上称作为平面呈甲字形的土坑竖穴墓。

 

  进一步清理填土后,墓室中露出了一具完整的石椁和一方墓志。志石和志盖合放在石椁的南侧。前文所提到的探铲遇到的石质物就是墓志。那一铲恰巧打在了志盖的正中。将一方好端端的志盖打裂成4块,所幸志石完好无损。墓志的发现为解开城里出现墓葬之谜,提供了可信的依据。墓主究竟是谁呢?

 

  二、一个九岁的小女孩

 

  墓志盖上阳刻篆书“隋左光禄大夫女墓志”九字,志石为方形,长宽均近40厘米,志文楷书,计370字,志文虽短,但解开了两个使人迷惑不解的疑团。

 

  一是,墓主是一个年仅九岁的女童,名叫李静训,字小孩,陇西成纪人。根据墓志和有关文献得知,李静训家世显赫,她的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将,年轻时随周武帝平齐,以后又与隋文帝杨坚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国,开皇三年(583年),在抗拒突厥侵犯的战争中,以身殉国,终年才48岁,追赠豫、(息阝)、申、永、浍、亳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李崇之子李敏,就是李静训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念李崇为国捐躯的赫赫战功,对李敏也倍加恩宠,自幼养于宫中,李敏多才多艺,《隋书》中说他“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开皇初,周宣帝宇文赟、皇后杨丽华(即隋文帝杨坚的长女)的独女宇文娥英亲自选婿,数百人中就选中了李敏,并封为上柱国,后官至光禄大夫。据此,可以将李静训与周、隋两代皇室之关系列简表如下:

 

  从上面简表中不难看出李静训所拥有的显赫家世,受此殊荣当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据墓志记载,李静训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然而“繁霜昼下,英苕春落,未登弄玉之台,便悲泽兰之天”。大业四年(608年)六月一日,李静训殁于宫中,年方九岁。皇太后杨丽华十分悲痛,厚礼葬之。

 

  二是,为什么葬在城内。墓志中记载,李静训死后,当年十二月埋葬于京兆长安县休祥里万善道场之内。下葬后“即于坟上构造重阁,遥追宝塔,欲髣髴于花童;永藏金地,庶留连于法子”。这段志文清楚地揭示了李静训的葬仪是不同寻常的。“京兆”是指隋代首都大兴城(唐为长安城),大兴城以正中朱雀大街为界,东为万年县,西属长安县,“休祥里”(唐称坊)位于大兴城内皇城西南第二街由北向南第二坊,与隋唐长安城的勘查实测位置相符。所谓“万善道场”即万善尼寺。唐韦述《西京新记》、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中均有记载:休祥坊东南隅万善尼寺。注曰:本在故城中(汉长安城),周宣帝大象二年(580年)置。开皇二年(582年)度周氏皇后嫔御己下千余人为尼以处之。开皇三年由故城迁至新都大兴城休祥里。不难理解万善尼寺并非是一般的尼寺,而是座皇家尼寺。因此,李静训童年夭殇,埋于皇家尼寺之中是合乎礼制的,以示恩宠。并且在坟上构造重阁,巨大的夯土台基就是构造重阁的遗迹,可惜早已毁塌,难觅当时的雄伟丰姿了。综上所述可知,李静训生前倍受皇太后的娇宠,夭殇后埋于距皇城不远的万善尼寺,以慰皇太后思念之情。坟上构造重阁,日日超度,以祈永生。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