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遗址从1978年开始发掘,第一期发掘历经了七年。当时出土了许多粮食,主要是黍。这些黍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在国际上还有过一种说法,说中国的黍来自外国,而国外最早黍的标本是希腊的阿尔基萨前陶期地层中出土的。那么大地湾的黍到底是当地先民自己栽培的还是外来的,它的年代究竟是什么年代的?为此我们展开了调查。
大地湾,是甘肃省秦安县东部邵店村边的一个普通的小河湾。很早以前,这里的村民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或山坡上经常看到一些破旧陶片,偶尔也能捡到一两个比较完整的陶盆陶罐。
原甘肃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岳邦湖:搞了一辈子烧窑了,但是还达不到大地湾的水平。
平田整地的时候,遗址遭到了严重的损毁。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建龙:这样一来我们就报请国家文物局,进行抢救性试掘。
经过长达7年发掘,这竟是一处距今约8000年,前后延续了3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这一发现立即在考古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原甘肃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岳邦湖:不但东西多,而且这个古迹这个遗址也比较丰富。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遗址,部分发掘现场已经回填,仅剩下几座房址,就这么几座房址它能折射出8000年前的历史吗?在这么几座房址中我们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呢?
在我们的记忆中对古人类的印象是长长的毛发,树叶兽皮遮体,在丛林中摘野果子、捕杀动物过着居无定所的游荡生活。虽然8000年前人类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但由于那时还没有文字记载,人类的活动都是口耳相传留下来的,所以我们对先人的感知除了最原始的印象外,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神话故事和传说来认识。听到最多的有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的故事等,大地湾这处遗址的发现实实在在的展现了古人类的生活状态,在这处遗址,古人类整整生活了3000年。这说明大地湾的先民们已经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相对规律的生活,已经不用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了,这种生活就要有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做保证,那么他们是怎么获得这些生活必须品的呢?我们知道有被列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的传说,说他“养牺牲以供庖厨”,意思是饲养家畜以供食用。还有一个关于种粮食的传说,说是有一个人为了能从植物中获得食物,他尝百草,历尽艰辛,多次中毒,又找到了解毒的办法,终于选择出可供人们食用的植物,然后经栽培繁殖,最终发展成农作物,后人则把他传誉为农业的创始人,这个人就是神农氏。大地湾的先民们是不是在那时就已经能够象伏羲氏和神农氏那样会农耕会饲养家畜自给自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