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的“宫殿”,六千年前的彩雕,七千年前的防火理念,八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大地湾惊现史前人类居住了3000年的大型聚落遗址。
这就是70年代我国西部地区一次重大的考古发掘——大地湾考古发掘。这个遗址经历了新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阶段,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了3000多年。我们知道,新石器时代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前夜,是史前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文字还没有出现,许多史实仅限于传说,比如饲养家畜的伏羲,发明农业的神农氏,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我们无法考证,但从大地湾遗址发掘的情况来看,早在3、4万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这个区域就有人活动了,到了距今80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农业,人们就开始在这里定居,出现了饲养业,这些神话故事确确实实在这里曾经发生过。有人说,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件标志性的事件,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可以让游猎的人们过上稳定的定居生活,使知识和财富得以积累,逐步形成聚落、村庄,再发展到后来,城市就出现了。当然城市的概念离大地湾的先民们太遥远了,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几千后人类已经发展到现代社会了。那么大地湾先民在农业、饲养业发展起来了,解决了吃的问题后,它又将如何发展呢?
由于保护遗址的需要大地湾已发掘的一万多平方米大都被回填了,几乎就看不到发掘过的痕迹。只有半山坡上的一座房子远远看去非常醒目。这就是大地湾遗址发掘出来的遗迹——F901。
F901位于遗址核心区域的半山腰上,大部分遗址都分布在它的周围。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建龙:地点是比较开阔的,它东可以看到5、6公里以外的农村,西可以看到10公里以外的,整个就是说,这一段全景尽收眼底。
说起这个遗址,当年的考古人员至今还难以忘怀。
郎树德:大地湾那个地方自然环境比较的艰苦,一个像发掘,一天你晒,就在太阳下边,没处躲,尤其是在山上发掘没处躲太阳,没有阴凉地,只有在探方里面蹲,一天一天的。
1983年,大地湾遗址发掘进入第六个年度,发掘区域已经从河边的台地扩大到了半山坡上。
一天中午,考古人员为了躲避强烈的太阳来到了半山腰一处断崖下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