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大地湾遗址探秘(三)(4)

2011-02-18 10:00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秩名
让我们更感到欣慰的是这种工艺5000多年后并没有失传。邵店村许多人家里的炉台和炕面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方法。 邵店村村民邵永安:这个炕头是我们农

  让我们更感到欣慰的是这种工艺5000多年后并没有失传。邵店村许多人家里的炉台和炕面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方法。

 

  邵店村村民邵永安:这个炕头是我们农村用料礓石制作的,整个炕头已经20多年了,这个东西不但光滑,而且颜色也很漂亮,你看这20多年了,保存的也很完整,摸着的感觉很光滑,而且各方面感觉很好。

 

  据李最雄介绍,他们把F901地面材料的成分与世界上最早的水泥古希腊和罗马水泥做了对比,发现其中很多指标都高于古希腊和罗马水泥。我们知道,古希腊和罗马水泥也是应用当地特有的材料石灰和火山岩烧制而成的,但它的发明时间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才广泛应用在土木建筑工程中,这比大地湾烧料礓石作水泥应用在建筑中整整晚了4000多年。至于轻型建筑材料,在全世界古人类建筑史上还从来没有记载过。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大地湾的先民们感到由衷的钦佩。那么在5000多年前有着如此光滑平整坚硬地面的房子,它究竟是一座有着怎样功能的建筑呢?

 

  从考古建筑学上讲,这座建筑是中国非常典型的对称式建筑,有“旁”有“夹”。古建筑把主室旁边两侧的房子称作“旁”,它后面的房子称作“夹”,从图上看这个夹有点像我们现在说的贮藏间。主室的左右各有一个门通向“旁”,从“旁”才能进到“夹”。主室和后室不是直通的,如果想到后室去,必须从前门绕过去或经“旁”“夹”进去。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些不方便,但古人肯定有他这样设计的道理。

 

  程晓钟:这个木柱子上面,它也一层一层地裹上泥,这个总共8个柱子,前后8支对称的,然后把整个建筑分为8柱9间,这就是后来成为宫殿建筑。

 

  在房子的正前方地面上,考古人员发现了18洞眼,根据古建筑的特点,这18个洞眼,很可能是18根柱子支起的一个开放式棚子。如果把这个棚子也按古建筑的叫法,称作“轩”的话,中间这个主室就是“堂”了,正所谓“堂”前设“轩”,大有“天子临轩”的味道了。那么这样一座“天子临轩”建筑是干什么用的呢?

 

  赵建龙:901的这个房屋从整体来说,它除了一个正门以外,两侧可以看到各有一个缺口,这两个我们叫做旁门。901这个大型房子它是五道门,两扇窗,那么这个基本上说来就到处都是通道,在里面居住,那就更不方便了,那么它就只能是一个集会点,也就是当时的一个议事厅,所以说我们把它叫做宫殿式的建筑,它只是当时的一种宫殿。

 

  在房屋的正中间是一个直径两米多的圆形台子,据考古人员介绍,这是一个灶台,是五千年左右非常典型的灶台,上面有一个盆形口,里面生火上面放陶罐加热。

 

  有趣的是在F901的侧室里考古人员发现了8个陶制的钵,也就是当时吃饭用的碗。那么一个公共聚会的场所,里面又有直径两米多的灶台,为什么只有几个大碗呢?

 

  赵建龙:前那说明他这儿集会吃饭的并不多,集会的人多,专门在这儿吃饭的就是一些各部落的首领在这儿吃饭,他准备了7、8个钵,其他的人他是各自都自个儿去想办法。所以说这个估计用这种方式来推测,他也是这个圈里面的集中点。

 

  从房屋的结构和设计理念上看,它的公众性和礼仪性远远大于它的使用性。所以有人说,这座建筑绝不是一座普通的住宅,而是“宫殿”色彩十分浓重具有公众性的建筑。

 

  在大地湾二期也就是距今6000多年前大地湾还是半地穴式的房屋,仅仅过了1000多年,到了大地湾四期时,房子不仅从地下、半地下建到了地上,而且房屋格局和性能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小面积到大面积,从简单到复杂,从灶坑到灶台,从普通民宅发展成“宫殿式”建筑。大地湾先民在农业发展起来,首先解决了吃的问题后,在1000多年后也把建筑推向了当时的一个极致状态。所以有人把F901称作“宫殿式”建筑一点不为过。从“宫”字的起源也可以说明它是一座宫殿式建筑。这是“宫”字篆刻写法,在中国人发明宫字的时候对宫字的理解是,宫要有“人”字形的房顶,旁边要有墙,墙上有窗户和门。可以说,这些条件这座建筑全部具备。据史料记,在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是夏后氏“世室”的传说,“世室”是复合体的大房子,从形式上讲是“前堂后厅”的建筑,从功能上说就是“前朝后寝”。夏距今是4100多年,而这座宫殿式建筑早在5000多年就诞生了,比历史记载的宫殿式建筑整整提前了将近1000年。另外,从它的建筑数据和构成理念上看,堂的长宽比为2:1,整座建筑特别强调了中轴对称,前有“轩”后有“室”的王者风范,所以说它是宫殿式建筑并不为过。从当时的社会状况下,主要的生产工具仍然是石刀石斧,人们建造这座庞然大物,绝非一般氏族所能做到的,那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下,人们是如何建造这座“宫殿式”建筑的呢?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