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隋代李静训墓:九岁女童的奢华墓葬(3)

2011-02-25 10:24
来源:中国考古大发现 作者:龚良
金银器共31件。均放置在棺内墓主近身处,有价值连城的金项莲1件、金手镯2件、金戒指2件、金高足杯1件、金发饰1件、衣饰金花1组、金饰品3件。银质的有

  金银器共31件。均放置在棺内墓主近身处,有价值连城的金项莲1件、金手镯2件、金戒指2件、金高足杯1件、金发饰1件、衣饰金花1组、金饰品3件。银质的有银碗、高足杯、小杯、长柄勺、小盒、小银炉、银盘各1件和银筷子1双、指甲套10枚、斧形饰1件、波斯萨珊朝银币1枚,尚有一些残碎的银饰品,已难辨器形了。

 

  铜铁器19件。其中铜器14件,有铜片、铜钵、铜镜、有孔铜饰、小刀各1件;铜鐎斗2件、鎏金小铜铃2件、隋五铢五枚。此外,还有残缺的铜环、铜饰品等尚未统计在内。铁器极易锈蚀,残存的有铁剪、铁盒、长方形铁器各1件和铁鐎斗2件。

 

  玉石器有的佩于墓主身上,有的散见于墓主身旁。计有玉戒指2件、玉杯、玉扣、玉刀、玉兽饰各1件、玉饰4件、玉钗3件、水晶头钗3件、玉白小珠6颗、水晶珠1颗、玛瑙珠一串共14颗和琥珀饰1件。

 

  玻璃器共24件。有瓶2件、蛋形器2件、杯2件、盒1件、管形器1件、杵形器1件、长形珠1-枚和小珠5颗。

 

  骨木、漆器共16件。其中骨器5件,它们是骨匕1件、骨梳2件、小骨器2件;木漆器11件,有木梳1件、木锄1件、残木马俑4片、漆盒2件、漆瓶1件、核桃2个。

 

  其他尚有一些易腐物品的残片如丝织物残片、丝带1节、丝织品2团、麻布残片8块、草席残片若干、残纸2片、黄纸1卷、贝2个、蚌壳3枚。

 

  从上述230余件随葬品可以看出:陶俑和陶明器属于仪仗类的殉葬品。陶、瓷、铜、铁、骨、木、漆器是日常服御器,种类齐全,把生前日常所需物品几乎一件不漏地都殉葬了,唯恐李静训在阴间生活有所不便。这些器皿中不乏精品,尤其是一些白瓷器是代表了隋代最高工艺水平的。而那些价值连城的金项链、金手镯、金杯、银碗、银指甲套和众多的玉饰、玉佩件等都是李静训生前所喜爱的物品,乃至像鎏金小铜铃、玻璃小瓶、杯等,都作为随葬品放入了棺内,恰恰成为了隋代皇室奢靡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静训墓出土物中,最为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那条精美无比、璀璨夺目、价值连城的金项链了,它实属罕见的精品。金项链出土时套在墓主的颈上,很可能是墓主生前日常佩用的心爱之物。这条金项链制作技艺之精湛,堪称举世无双,用“巧夺天工”四字赞誉毫不过分。项链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左右对称各14个,每个球形链珠均由12个小金环焊接而成,每个小环外又有小焊珠一圈和大焊珠5颗,其上再各嵌珍珠10颗,珠光闪闪,璀璨夺目。项链的下端是最具争芳斗艳的部分,居中为一个大圆金饰,上面镶嵌一块晶莹的鸡血石,在鸡血石四周嵌有24颗珍珠。这块鸡血石纯净晶莹,虽在地下埋了千余年仍然鲜艳如新,光洁明亮,确实珍贵无比。在鸡血石两侧各有一四边内曲的方形金饰,它的四边、圆环、对角线都是连珠形的小焊珠。再外侧各有一圆形金饰,上镶嵌蓝色珠饰,周缘亦各镶嵌珍珠一周。最下挂一心形金饰,上面镶嵌一块长达3.1厘米,极为罕见的青金石。整条项链鲜红的鸡血石、宝蓝的青金石交相辉映,再配以洁白的珍珠在纯金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至极,堪称是举世无双、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

 

  由于这串项链具有浓郁的波斯艺术风格,因此有人认为是从中亚或西亚传入的;也有人认为是我国工匠所精心制作的。制作者究竟属谁虽然尚难定论,但它确是我国考古发掘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五、结束语

 

  一个年仅九岁的小女孩,生前锦衣玉食,死后又特别享受厚葬,只因为她是皇亲国戚。这在封建社会中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森严的等级制度、特权享受是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

 

  隋李静训墓的发掘对于考古学而言,出土了一批稀世珍宝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批代表短暂隋代的断代标准器。例如,形似两碗相扣的青瓷罐,三叠形发髻、面目清癯的女俑等等,都是隋代所特有的,为判断一大批没有纪年器的隋墓提供了标准器,也为判断一批传世隋代器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李静训因是皇亲国戚享用了石棺、石椁,这本身也为隋、唐二代什么人才有资格享用石葬具提供了研究实例。此外,一批玻璃器皿和具有波斯艺术风格的金银首饰的出土,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探索我国玻璃器制作的时代、水平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从历史科学的角度分析,李静训墓同样也证实和提出了不少研究课题。隋文帝和北周的关系,史书上虽有明确记载,但李静训墓的出土,更从实物史料上加深了人们对这一关系的认识。隋文帝建国以后,封建统治阶级进一步剥削搜刮大量财富,贵族官僚生活极端奢侈,李静训墓中的随葬品之丰富正是这一现实的生动写照。此后,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加剧,李静训死后六年,其父李敏便因谋反嫌疑被杀,又三年,农民起义的烈火燃遍大地,短命的隋朝旋告结束。李静训墓的发掘证实了这一发展的必然趋势。考古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归根结蒂又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并大大丰富发展了历史科学的内涵。李静训墓的发掘,不失为这一观点的一个极好例证。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