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张凤祥,在离村子后面不远处的文冠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脚下的铁锹突然碰到了石头块,他俯下身子一摸,发现一个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面对着这个石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决定把石块拣干净,看看里边埋藏着什么秘密。
张凤祥在石洞的底部,摸出一块像钩子一样的东西。它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张凤祥以为他挖到的是一块废铁,也许能到废品收购站卖上几个钱,于是,在收工的时候,就顺便把它拿回了家里。
C形玉雕龙
当年,张凤祥的弟弟张凤良,还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看着哥哥扔在地下的像“铁钩子”一样的东西。他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开始拖着“铁钩子”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耍了起来。
张凤祥:“可能是有个七天八天的,哎,就拖出来(光泽),太阳再一晒,就能看出这是个玉。”
当张凤祥发现这是一件玉器以后,就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里一位叫王志富的干部。用了三十元钱,就征集了这件文物。
翁牛特旗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的造型和制作的年代。他们只是按照惯例办理了入库登记手续之后,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到了箱子里。
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王时麒:“我们现在考古挖掘的许多东西,都可以测定年代,比方说陶器、瓷器,都可以测定它制作的年代,我们可以区别真假,都可以做鉴定,但是这个玉器它不行,因为玉器本身它没有测定年代的手段,测不了它的制作年代。”
1984年,红山文化的发现才有了重大突破。在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5000年以前的、陪葬有玉器的红山文化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辨认和研究后,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
牛河梁发现5000年前的玉猪龙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个消息传到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突然想起1971年他们征集的三星他拉出土的那件玉器。他意识到,那件被他们锁在箱子里的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他立即把三星他拉的玉器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苏秉琦先生鉴定。
苏秉琦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他告诉贾鸿恩:这也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当听说他要乘火车返回赤峰的时候,苏秉琦嘱咐道:小伙子,你要好好地保护它,这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
1971年在三星它拉发现的玉龙,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