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处处摆开了农业学大寨的战场。红旗在寒风中哗啦啦地响着,农民们挥镢舞锨,架子车飞也似的跑着。喝着玉米糁子、吃着高粱搅团的农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平整着土地,战天斗地。
这一切为青铜器出世带来了亘古未有的契机。因为平整土地瞄准的对象主要是土堆高台,而这些地方在周原往往是古墓的标志。于是,古墓纷纷曝光,一件件长满绿毛的宝器也重见天日。远古耀武扬威的西周达官贵人,其残骸遗骨也被贱卖。平整后的土地由于土质是生土,腐殖质少,加之未经过烈日暴晒,种子下地后发芽率极低。农民们在春天只好对其进行深翻,经过阳光的烤炙、啃啮,生土就变成熟土。
1975年农历二月二这天,正是“龙抬头”的日子。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队长白省林将目光盯向了西二台那片平整后的土地上。他说:地里不打粮食就像女人不生娃一样可怜。昨天晚上,我路过那片地时,被绊倒了。可脚下既没有树墩,也没有石头,这片地急着生娃哩,就先照顾一下。他的目光盯住了20多岁的小伙白别升、白明科、白军省。他将村上最壮的几头牛——“双背”“黑熊”等拨给了这几个后生。天亮时,当队长要富农出身的白明科套上“双背”时,他感到了这是器重他呢。这头牛背宽得出奇,胜过别的牛两个背,所以大伙唤它“双背”。它力大无比,蹄若老碗般大,腿若骆驼腿般粗,平时总是贫农役使着,今儿个队长是咋了?他诚惶诚恐,将牛拽向西二台。可是,两头牛从绳子的松与紧上就掂出他是个生手,它们根本就把他没放在眼里。“双背”在地里疯跑着,一道直线也没划下。白明科正欲退出西二台,可是犁铧被什么东西咬住了,他扬起鞭子打在“双背”屁股上。“双背”使劲向前奔去,“喀嚓”一声,犁铧破碎了,白明科被摔了个仰面朝天。他起来后去刨犁铧,可犁铧的上半截塞进了坚硬的缝隙中,他用尽力气也拔不出来,只好唤白军省帮忙。两个人用手刨着,一个明晃晃的东西刺得他们睁不开眼睛。“莫非是宝!”他们惊叫道。在一旁犁地的一伙人也跑了过来,大伙刨出了一件大鼎。原来铧尖穿在鼎耳中被折断。邻村的刘家人就在几百米外修水渠,白明科对大伙说:“不要声张,赶紧找队长。”白省林这个当家人扛着铁锨风风火火地来到西二台。
等刘家村挖渠的人散工吃饭之际,他们掘开了这座宝窟。最上面的是个“油茶壶”,有三条腿,腹部像三个羊奶头黏在一起,把手是一条双耳龙;接下来是药箱一样的方鼎,有四条腿,盖子用楔子别着,打开后满是骨头;还有一件金杯形的东西,里面盛着绿酒般的液体。一把宝剑白光四射,白明科在头上一试,“噌”地一撮头发被割了下来。宝物共有14件。县上的考古专家刘连山、罗西章很快就到了庄白村。他们清点着这批宝物,有铭文的器物竟有13件。特别一提的是国宝重器——“式簋”,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像中世纪法国国王头上的皇冠。该器全身雕刻着大凤鸟、小凤鸟,连两耳也是一对活生生的凤凰。这在青铜铸造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西周恭王以前,大凤鸟与小凤鸟未见同铸一器,穆王以后才有了大小共同呈祥的寓意。这说明它产生于穆王前后。“苳簋”腹内的134字铭文,详细记载了苳砍取准戎百余首级,救回周人144人的作战经过。这与《穆天子传》上穆王伐准的神话正好吻合。那件药箱状的方鼎,叫“斌盖方鼎”,腹中65字铭文,叙述了忒率师伐淮戎归来后,周王后妃重重赏赐这员猛将的辉煌时刻。盛绿酒的鼎,内有铭文116字,记述了斌率领虎臣攻击准戎大获全胜一事。苳认为,他皮毛未伤,是亡父亡母保佑的结果,可见他是一个忠孝两全的传奇人物。斌为何将宝器埋于周原?这说明他在岐周畿内有采邑。
富农出身的白明科,在村上着实风光了一阵。他想当兵却叫天天不灵,想出去当工人也叫地地不应,这回总算为共和国做了一件光彩事。他没有什么要求,只求罗西章为他奖个毛巾和双齿镢头。罗西章说:“这是应该的,还应该请你们吃顿臊子面。”可一件事却让他的这个愿望泡了汤。文物在队里的仓库放着,怕被人偷走,忠厚老实的农民用5把锁子把门。县上一名领导前来观看文物,有两个带钥匙的农民上山庄种地,打不开门,领导以为是刁难他,从门缝中望了几眼涨红脸走了。大概他给考古专家说了些什么,宝被拉走后迟迟不见奖励。白明科用卖鸡蛋的钱给生产队补上了犁铧。他怎么也想不通,到县城找到刘连山馆长,刘说:“你确实是功臣,来了把挖下的宝再看看,奖励的事你就耐心等着。”本想用奖品冲冲富农晦气的白明科,一直等了30年,连个啥也没有等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白明科家摘了富农帽子,他找了个称心如意的好媳妇,人长得十分俊俏。明科问她,你为啥看上了我?媳妇说,你能挖那么多宝,在方圆也是名人呢!再说,你能挖那么多宝,也是有福之人,上辈至少是个有身份的人。
提到挖宝这桩事,他总是那么兴奋。妻子说,2006年大忙天在场上碾麦子,来了一帮记者问他宝是怎么挖出来的,他一连讲了3个小时,一场麦被大雨冲光了。哎,问来问去有啥用!他放声大哭了起来,抽噎着说:“总有人还记着我哩!有件事请你帮帮忙,我挖出了宝,县上说要给我奖毛巾和双齿镢,镢头我不要了,总该给我个证书和毛巾吧!过去咱是富农,受尽了屈辱,我盖楼就是为争口气。献了宝,总算是为国家做了光彩事,留个证书让子孙看看也自豪!咱没文化,可听人说过一言九鼎的故事。鼎代表着诚信,国家总要讲诚信。毛巾能值几个钱,可我要争这个面子!我等了30多年,我还在等着……”还愿代表着诚信,在出土毛公鼎、大克鼎的周原,在诞生一言九鼎的故乡,在诚信治国的今天,还是从一块毛巾这样的小事做起吧!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