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鉴赏大家】金运昌:愿意在故宫待一辈子的鉴赏专家

2009-06-19 09:0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鼎簋
金运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故宫博物院任副研究员,从事古代书画碑帖的鉴藏与研究。

金运昌,男,蒙古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57年5月出生,1982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1982-1997年在首都师大教书十五年。起初研究古代汉语,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古代汉语研究会秘书长。后因工作需要和个人专长改而从事书法艺术教育工作,任美术学副教授、书法专业硕土研究生导师。还被聘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兼职副教授。1997年调北京故宫博物院任副研究员,从事古代书画碑帖的鉴藏与研究。1998年任该院古书画部副主任。

因受家庭影响,他自幼喜好书法。初学唐楷,后习魏碑,兼及王曦之、李北海行草。崇尚端庄典雅的传统书风,孜孜求之。以居处京华之便,得向启功、康殷、欧阳中石、刘炳森等名家求教,获其亲授。

金运昌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获奖。挥毫之余,他曾与欧阳中石先生合作专著《中国书法史鉴》、还参加了欧阳先生主编的《书法》、《书法教程》、《书法会要》、《书法教学参考资料》等教材的编写。并独立主编了《书法与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书写了《楷书家族字帖》。

为适应普及书法艺术的需要,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主讲《鉴宝》、《少儿学书法》、《碑帖赏真》、《说刻帖》、《扇子与中国文化》、《书法教程》、《书法答问》等节目。

金运昌在故宫经常会有一些接待任务,李敖就是由他接待。“有贵宾来看藏品,我都希望能让他们满意。不是研究书画的贵宾,我就会挑一些比较知名的藏品,譬如说唐寅的美人、郑板桥的竹子之类。因为他们比较有名,贵宾会比较感兴趣。如果是专门研究书画的,我就会挑一些内行人更感兴趣的藏品。”

金运昌35岁时就在首都师范大学的书法系当了副教授,是书法专家,还是书法专业的硕士生导师。研究的是古汉语、书法史、碑学、帖学。35岁当副教授,是一个很不简单的成就,可这并没有让有一点理想主义的金教授就此留下来。

1996年末,金运昌递上自己的简历。1997年他正式调往故宫,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变成了故宫书法部的仓库保管员。这年他40岁。“第一次能跟这些珍宝接触,我真是欣喜若狂。能亲手拿着,亲眼看见,就好像是给我的理论知识上了一堂实践课。”金运昌说着,手不自觉地在空中舞动,眼里满是兴奋。

“我从初一开始学书法。因为从小有点底子,写得还可以,很多东西老师都让我来抄。当时我就是一个小孩,有人称赞,自然就卖力。学着学着,竟然也学得津津有味。有了一点零花钱就去买碑帖,一有机会就让人介绍我认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刘炳森先生、大康,几位大师都是我的老师,还经常去拜访启功先生,从他们口中学了很多知识。当我拿到实物看时,知识跟实物对上了,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兴奋这个词儿,还真不能充分地反映我当时的高兴劲儿。”

“故宫可不是图书馆,不是说你在这儿上班,想看一看什么作品就拿下来看,这对作品本身是会产生耗损的。只有在保管员这样的岗位上,你才有机会经常碰到有人来提作品、为藏品拍照什么的,你就为他们打开藏品,自己也顺便好好地看看。这真是求之不得的事,一年左右的时间,我把藏品看了个七七八八,这真是把我乐坏了,真是很大的福气。”金运昌压了压声音,正了正容,认真地解析着,仿佛这是故宫一不小心让他捡了个大“便宜”。

只讲金运昌和书法的事,会以为他是一个书法狂人。可是他实在不狂,更是一个处处以中庸之道处事的一个人。虽然在鉴定书法这事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可他并没有想要“下海”,趁拍卖市场火热的时候捞一笔。

“我现在是有一点名气了,可这名气是故宫给的,我做鉴定的知识也是故宫给的。我愿意在故宫待一辈子,里面有一点点报答的意思吧。”金运昌说,“再者,近年故宫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进。我太太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方面我们过得去了,我不需要很多钱。”

金运昌有一枚印章——“两畅”,他说,这是他做人的宗旨。人来交往,要做到我畅快时你也畅快——两畅。

对于他来说,在故宫的书画部工作,就是他的“畅”。之余,还要尽量让其他人也“畅”。

(责任编辑:博古架)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