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文物精品:台北故宫的十大镇馆之宝(2)

2009-06-22 11:3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鼎簋
《溪山行旅图》 范宽山水画风格艺术风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范宽以极其宽和大度的心态,“凝神智解”,放笔铺排,不事雕饰,“创意自我”。不论在

《溪山行旅图》  范宽山水画风格艺术风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范宽以极其宽和大度的心态,“凝神智解”,放笔铺排,不事雕饰,“创意自我”。不论在笔法、皴法、空间等诸多技术层面和创作理论层面都具有极高的建树,成为标程百代的山水画巨匠。《溪山行旅图》,以其高远法构图,独特的“雨点皴”及无往不收的木仑笔法,真实质朴的状物写景,描绘的是关中景色。重山叠峰,草木蒙茸,山石坚硬,山势雄健、丰厚;山脚下开阔的路上,毛驴行人,动态准确生动,对关陕一带的地方景色描绘深刻、真实,山体、巨石、林木、溪流、瀑布、屋宇、人物等的合理安排,奇思妙想,营造描写了一个真实、壮伟、宏阔、生机勃勃的艺术境界和生活场景。可谓“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之景,默与神遇,一寄于笔端之间”。

《早春图》  该图为绢本水墨,纵158.3em,横108.1em。画幅左方款识“早春,壬子年郭熙画”在款上钤有“郭熙图书”朱文大长方印。郭熙的山水画以神奇幽奥、突兀险绝取胜,布置造妙,变化多端。“放手做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峻绝,峰恋秀起,云烟变灭晻霭这间,千态万状”(《宣和画谱》)。《早春图》是他的传世绝品,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此图主题明确而富有季节感,描绘了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时的深山景象。构图上采用“十字”形章法,近景之窠石古木,中景之巨岩丛柯,远景之主峰云岗,皆置于正中的纵轴线上,两腰部有曲涧栈道、茅亭层阁,从总体上构成上高、中平、下深“三远”兼备的壮巍气局。峰恋秀挺,烟霭浮腾;林木舒发,交柯乱蔓;溪流淙淙,潭水澄静;渔夫樵子,旅客游人,个个意态欣然。全国荡漾着清新的气息,饱含着活泼的生机,洋溢着喜悦的情绪。

《万壑松风图》  李唐(约1050--1130年),字唏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宋徽宗时任翰林图画院待诏。北宋的山水画,构图多采用大图阔幅的全景式。李唐正处于向南宋过渡的转折时期,他的山水画,着重近景与局部的表现,通过对局部的描写来反映出整体的感官效果,这种构图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很深。此作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奇峰耸峙,险峻巍峨,在用笔上很有力度,以中锋勾勒的同时兼用侧锋,山石用大斧劈皴,稍加渲染,画面下部近景处的岩石用“短条子”层层积累,既峭硬又干脆,明显脱胎于范宽,但又有所变化,点皴结合,兼收并蓄。皴法变化多端,雨点、马牙、豆瓣兼有,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小斧劈皴,使山体质感很强。在下端树根外露的坡石间,长钉皴、刮铁皴、在随意挥洒之间安排得恰到好处。画中远峰用笔和晕染不像近景稠密厚重,整体上趋于含混,这是远山的自然效果,它使画面显得更加悠远凝重,开阔深邃。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