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成吉思汗是死于六盘山,并且就地安葬的。他们的根据是:成吉思汗带兵攻打西夏是实,病逝于六盘山史料有载,六盘山地区有与此相关的特殊地名和出土文物。更值得重视的是,成吉思汗病逝时正是炎炎盛夏,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他的遗体不便于长途移动、远处安葬。这样的观点,虽然言之有理,但也仅是一种推测,并没有引起广泛认同。
有人称在宁夏南部山区发现成吉思汗墓地的迹象,而且不止一处。虽有一些媒体为此发布了消息,但并没有引起专家的高度重视。因为有专家认为这些都缺少说服力。
成吉思汗究竟葬于何处?这至今还是一个待解之谜。我们不能不赞叹古人的高明,因为他们埋葬成吉思汗,就是为了不让后人知道。现在,我们可以说,他们的这个目的达到了:纵使你上天入地、掘地三尺、百度搜寻,也让你无功而返。
面对一些媒体热炒关于日本等国找到成吉思汗秘葬地消息,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孙、中国最后一位蒙古王爷奇忠义先生只是淡然一笑。他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揭开了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神秘面纱之一角。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关注,这里每年都要举办大祭仪式,蒙古族人视其为圣地,不过,也有人认为这里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
“外人不知道,位于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很重要,并不仅仅是先祖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成吉思汗的灵棺中有很多秘密,但是不能说。记得1954年大祭灵时,曾开过棺,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亲眼看过。”我们还参观了奇忠义家中珍藏的一幅成吉思汗全家人画像,画中共12人,成吉思汗的像与现在流传在世面上的形象不同。奇忠义说画像是从成吉思汗的灵柩中取出的。
“从蒙古人的习俗和过去信奉的萨满教讲,祭奠先人主要是祭灵魂,不是祭尸骨。按照蒙古民族的习惯,人将死时,他的最后一口气——灵魂将离开人体而依附到附近的驼毛上。根据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奇忠义说。
当时蒙古人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认为人的肉身来自于大自然,去世了也应该回归大自然。早日安葬,灵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灵柩中,保存的是其逝世时的灵魂吸附物———白公驼顶鬃。按照记载,成吉思汗去世时,拿白公驼顶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鼻上,如果不喘气了,说明灵魂已经附着在这片白色驼毛上,遗体可以处理掉,而把这团驼毛保存在衣冠冢。
奇忠义老人认为,“成吉思汗死于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六盘山,当时正是夏季,气候炎热,遗体不可能运出很远,秘葬在鄂尔多斯境内的可能性很大。”他还说了一个流传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美丽的传说:
当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西征西夏时,路经鄂尔多斯草原的包尔陶勒盖,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的美景,十分陶醉,留恋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随从要拾马鞭时,被成吉思汗制止。大汗有感而发,吟诗一首:“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并对左右说:“我死后可葬此地。”成吉思汗在六盘山逝世后,属下准备将他的灵柩运回蒙古故地安葬,但灵车路过鄂尔多斯草原时,车轮突然深陷地里,人架马拉也纹丝不动。这时,大家想起了成吉思汗生前的话,于是,就地将成吉思汗安葬在了鄂尔多斯草原上,并留下500户“达尔扈特”人守护。
奇忠义还说,日本侵略中国时,为保护成吉思汗陵寝,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于1939年把成吉思汗灵柩先后迁移到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1941年,侵占包头的日本侵略军进犯鄂尔多斯,抢掠并烧毁了当时作为鄂尔多斯地区蒙古宗教文化中心的王爱召(王爷庙),大火烧了半个多月。1954年4月1日,新中国的中央政府将成吉思汗的灵柩移回鄂尔多斯,在伊金霍洛旗重新修建了陵园,并将散落在各地的成吉思汗遗物逐步集中到了成吉思汗陵。现在,成吉思汗陵还分别供放着成吉思汗的夫人、胞弟,以及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和其夫人的灵柩。
奇忠义老人铿锵有力地说:“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永远是蒙古民族的圣地。”
(责任编辑:九鼎八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