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甘肃景泰岩画:远古信息的聚集

2010-02-02 10:37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探索发现
甘肃省景泰县近年发现的大量岩画,其质量之高、内容之丰富、时代之久远,格外令人关注。新发现的景泰岩画透露给我们一些怎样的远古信息?
  甘肃省景泰县近年发现的大量岩画,其质量之高、内容之丰富、时代之久远,格外令人关注。现在“拉羊皮不沾草”的景泰,过去是水草繁茂,动物成群繁衍的天堂草场吗?新发现的景泰岩画透露给我们一些怎样的远古信息?
  甘肃省景泰县博物馆馆长沈渭显是一个对文物考古怀有狂热情感的人。当文化馆副研究员苏云来告诉他红水镇松林村发现了岩画。沈渭显全然不顾往返180公里的路程,立刻开车奔向松林村。
  岩画是古人刻绘在岩石上的图画或符号。积淀着古人的美学观念,也是古人社会生活,心态活动,审美意识,活动业绩的真实写照。在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自然环境等学科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汽车出了景泰县城,一路向北,穿过相邻的古浪县大半距离,朝南拐进了一条土路。
  再走无路,汽车只能在干涸的河床上颠簸着向前移动,直到再也无法行进,沈渭显一行只好下车徒步走向目的地。
  这是祁连山东麓景泰县的退耕还草区,由于禁牧,草长得很是茂盛。
  上山,过梁,下到一条山沟的中腰。终于,他们在一块面向西南的岩石上找到了岩画。
  这处岩画只有三幅,其中两幅被人重新敲凿过,已经改变了原始的面貌。当地的一些放羊人,总以为这些图画已经和岩石成为一色,难以识别,就找来石头或铁器在原画上敲凿,使得远距离能够看见。结果是好心做了坏事。这种在岩画上“描红”的现象,沈渭显碰上过许多。他们为此惋惜、心疼,却一直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制止。
  用坚硬的石头、铜器、铁器、等作为工具,在岩石的表面连续打击出密集的麻点,形成图像,这种创作岩画的方法叫敲凿法。由于敲凿时用力不均、落点不匀,因此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岩画图像疏密不一,不够规整,没有线条感。岩画专家认为,在敲凿法出现之前,岩画的创作都是采用磨刻法,就是用坚硬的器物在岩石上磨出轮廓线条,成为图画,这样创作的岩画比较精细、清晰。
  沈渭显的这次探寻活动,在黄昏时分结束。因为收获不大,沈渭显一行有点落寞,和四个月以前他们在正路乡彭家峡的探寻相比,这次行动没有溢于言表的欣喜和掩饰不住的激动,虽然,那是一次路途更为坎坷艰难的寻找。
  景泰县正路乡彭家峡位于祁连山东部边缘,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峡谷,河谷较宽,终年流淌着其它河道极其少见的河水。这里海拔2100多米,山体陡峭,裸露的黑褐色玢岩石质坚硬,切面细腻平滑。岩石被雨水淋透或被雾岚浸湿,就会发出黑油油的亮光。在这种岩石上绘制的岩画,图像分明,色调对比和谐,会给人留下过目难忘的印象。
  彭家峡岩画坐东北向西南,最低处接近河床。岩画上的动物画法简洁,几乎达到了无法再简略的程度。景泰人把这些岩画上的动物一概叫做板凳羊,意思是说岩画里的羊就像板凳一样,只有四条腿一个面。其实这些动物很多是北山羊、岩羊和大角羊,大角羊也叫盘羊。
  彭家峡的岩画,除了动物,其中有一幅画面较大、图像奇特,尽管边缘已经被损坏,但仍旧十分引人注目。
  边缘上的岩画已经被人为损坏了,可是,这幅岩画画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画?它敲凿于那个年代?这一连串疑问引发了在场的白银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苏云来的思考。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